早期的附校文艺宣传队

张秋敏(英)

我是从1968年开始参加附校文艺宣传队活动的。那时宣传队刚成立不久,可能是因为我住校(当时小学部大部分同学都走读),每天没事干,就混进来了。每到“五一”或“十一”,我们就要集中排练节目准备天安门广场的演出;平时也有些小的演出。有一段时间,好几个同学都想退出宣传队,原因是所在班里的同学反映宣传队的队员脱离群众。我当时也想退出来。后来一位工宣队的师傅来做我们的工作,他说:“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我们不占领谁来占领?!退出宣传队就等于让苏修侵犯咱们珍宝岛”。这一上纲上线不要紧,我们就都不敢再提退队的事了。

负责过宣传队的老师有林爱琼老师、王桂兰老师、张度良老师、伊熹老师(已故)、王毓成老师。

到了1969年,为参加国庆20周年大庆,宣传队一下增加了许多人,小三、小四和小五的都有,那时应是宣传队最红火的时候。我们所有参加宣传队的女生都住在小学部楼的一间大屋里。我至今还记得每个人的名字:宛玉华、姚曦、田秀萍、王新霞、杨燕怡、刘弘、张兰、程元(已故)、李兰清、黄敏慧、黄晓敏、李黎明、魏慧军、苏兰兰、张莉、白建平、吴立、冯柳青。一个房间里住这么多人,不知道夏天是怎么过的。我们白天在班里上课,晚上排练节目。当时附校和广安门中学、43中、师大一附中是一个演出队,参加了国庆20周年大庆在天安门广场的狂欢和演出。

宣传队曾排演过一个多幕剧《金训华之歌》;剧本是附校一位语文老师写的。党政演男一号金训华,李兰清演金训华的妹妹,我演他们的妈妈——一位上海纺织女工;还有生产队里的团支书、民兵连长及知青甲、乙、丙、丁等多人,反正挺热闹的。我们第一次演这个剧是为宣武区“第X届红代会”(红卫兵代表大会)代表演出,我还负责每一幕的衔接朗诵;一开始的四句话我还记得:

“红日东升万道霞

阳光普照向阳花,

革命青年好榜样,

光辉名字——金驯华。”

大幕一开,我马上下去换上纺织工人的围裙。先是金训华及其妹妹上场,接着就是我。一上场,只听台下“轰”的大笑起来,而且笑了好长时间。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下子慌了神,好在没忘词,但紧张得嘴巴直发抖。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我的扮相太不像了,十四五岁的人演妈妈,没有脸部的特别化妆,只穿了一件白色围裙,倒像是幼儿园大班的。

宣传队里还有一个保留节目叫《军民一家》,俗称《大金瓜》。里面的军人由谭向成扮演,白建平演女儿晓春,杨良杰演四伯,吴立演四婶。这个节目传了三个年级,演了好几年;所用的大金瓜道具,永远是在和平门时我们做的那一个。后来我留附校工作,在一个仓库里还看到过这个大金瓜。

  附校文艺宣传队里混了好几年,耽误了不少学习,但也有所得,那就是胆子练大了,当众讲话怯场了,自信了。这为我日后做教师、做导游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