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母恩—— 一首难忘的回旋曲

王宁(俄)

1965年初秋,是我们入校的日子。这天大的好事,却由于我父母调往外地,闹得我说什么也高兴不起来。

转型期是艰难的。

记得第一个周六的中午,眼看着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我一个人变得孤零零的。望着窗外的秋叶被风卷着,飘着,我竟羡慕起它们来:它们虽然没了根,却还是一簇一簇、一群一群的。

“王宁!”透过泪眼寻声望去,是班主任王素波老师笑盈盈地向我走来。“我们一起去买一些你日常用的东西。下午三点到二门集合,认识一下其他留校的同学。”不知怎么的,她那温柔的声音竟让我那坏透了的心情好了一半,确切地说就像一只迷途的小羊找到了羊妈妈一样。有了王老师的关怀和呵护,周末的阳光一下子灿烂了许多。留校同学少的时候她就让我住到她的宿舍里,平时缺什么日用品,她也会尽快给我买来补齐,的确就像母亲在照料孩子,尽管当时她还没有结婚。那一年,不怎么生病的我却常闹些小毛病,王老师没少领着我跑医院、买药。记得一个周六晚上十点多了,我突然开始过敏性地哮喘,怎么也止不住。王老师和李宝顺老师赶快叫来出租车,把我送到儿童医院,照料着我打了一夜的点滴。

记得最快乐的时候是和王老师一起去公园,准确的说是王老师带着我去谈恋爱。我高兴地疯玩疯跑,尽情尽兴,却浑然不知当了王老师和邢叔叔的“电灯泡”。

就这样,我沐浴在柔的母爱里,不知恩不知谢地享受着王老师慷慨的给予。少年时常想起这份让人依恋的情感;直到我长大成人后,才感到了它的厚重。渐渐地,它竟像一首回旋曲,悠悠地流入我的心底,永驻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