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附玩儿的精神

 解小棉(法)

爱玩儿之心人皆有之。自古谁人不爱玩儿?

定居加拿大十五年了。每当我脚蹬滑雪板,穿梭于松柏林中,欣赏着安图生童话般的梦景时,每当我站在软茸茸的草毯上,挥舞着高尔夫球杆仰望蓝天时,每当我在春风笑洒的旱冰跑道上,追着优雅的乐曲旋转时,每当我在红枫环绕的网球场上左摇右晃地跑动时,每当我在闪光的体育馆里传出一个好球,配合主攻手扣球得分时,每当我在平静的桥牌桌上,与搭档又以低点打成一局时,每当我弹起心爱的、陪伴我二十四年的吉他放声歌唱,自我陶醉时,每当我拉着夫君的手,随着恰恰的鼓点翩翩起舞时,我都会问自己:你怎么那么爱玩儿,那么会玩儿?

其实,不仅是我,相信外附65级小三年级入学的同学90%以上都爱玩儿,都会玩儿。这是因为自1965年走入外附的那天起,一直到毕业,我们从来都没停止玩儿过。法语课做游戏、看电影、学唱歌、学演戏;语文课常常写自己喜爱的主题文章;数学课三角、几何、方程式、平方根,知趣横生;化学、物理实验课虽然设备简陋,却也让我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史地课史诗般的人物事件介绍引发了我对人类社会长河的无限遐想;自习课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或者看自己喜欢的书;生理卫生课和女同学们一起叽叽喳喳地发现了自己身体里的秘密;就连政治课那枯燥的哲学都让老师讲得生动活泼;体育课、音乐课更甭提了,每天都盼着上。外附老师们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让我觉得学习一点也不难,因为每上一堂课都是一种快乐,各种知识和技能都是在不知不觉中“玩儿”会的。

按外附的作息时间,大玩儿特玩儿的黄金时段,应该是在每天下午下第二节课以后和吃晚饭以前。这个时段真是太宝贵了!下课铃声一响,就有人迫不及待地说:“我去打球……”“我去出板报画画儿……”“我去广播室……”“我去乐队拉小提琴……”“我去舞蹈队排练……”“我去开文艺晚会筹备会……”“我去……”“我去……”“我去……”乒乓球、排球、篮球队赛事不断,我虽然没得过什么奖牌,但仍然兴高采烈地参与;舞蹈队跳民族舞和芭蕾舞,练功从不耽误;每年国庆海淀区汇演,外附都不落后,我们准备的节目质量可以说是一流的;学校的文艺晚会老师放手让我们组织操办,作为学生会的小干部,从平时给各班布置任务、挑选节目、彩排,到演出时的舞台调度与监督,样样按老师的指点努力去做;排练外语剧,抱着录音机模仿外教的语音语调,体会人物的性格,还帮助老师准备服装道具……那时,每一项课外活动都与玩儿沾亲带故。

是的,从9岁到18岁,正是贪玩儿的年龄,同学们个个玩儿劲十足。外附充分利用了这一点,恰到好处地给我们创造了玩儿的机会,让我们玩儿得痛快,玩儿得艺术,玩儿得健康,玩儿得幸福。现在能回忆起来的,大都是和玩儿有关的快事。哪怕是接到父母从干校的来信告诉我们他们挨整的不幸消息,看信过后,大哭一场,但是只要加入同学玩儿的行列,顿时破涕为笑。甚至记忆中的农村劳动和拉练都不太苦。记得最清楚的是参加了宣传队,写鼓动词、打快板、敲锣鼓,好像一咬牙就玩儿过来了。即便是搬桌子从和平门走到苏州街,累死也不偷着上公共汽车,去农村或拉练行军途中尿了裤子还充英雄一类的事,也觉得挺好玩儿的。由于在外附打下了边玩儿边闯难关的基础,所以离开附校之后,克服困难都跟玩儿似的。

仔细想想,外附的玩儿确实大有学问。外语课做游戏增强了记忆力并扩大了词汇量,看外国电影提高了听力并接触了外国文化。演外语剧培养了语言表达力及审美观,自己命题写作文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生龙活虎的体育运动既锻炼了身体又锻炼了意志,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欣赏力。参加联赛和汇演培养了团队精神,参加鼓动队培养了笑铲逆境的感召力。组织文艺晚会必须学会如何计划、协调、支持和监控,参加比赛必须学会胜不骄、败不馁。甚至在舞台上跳藏族舞《雪莲花》摔一跤,爬起来,拍拍土,笑一笑,接着跳也有助于煅造永往无前的性格。

当然,我们也遇到过困难;但是,老师鼓励我们,同学支持我们。我们也犯过错误;但是,老师纠正我们,同学帮助我们。在健康愉快的环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玩儿越强;兴趣、爱好、知识面越玩儿越广;德、智、体越玩儿越发展。这些外附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使我在之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受益无穷。

然而,最让我享用不尽的还是外附培养了我们做人的基本素质。通过参加多样化好玩儿的活动,经过外附园丁辛勤的耕耘,我们形成了开放式的思维,不循规蹈矩的好奇心;懂得了应该追求幸福,追求光明;学会了总结经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也学会了分清是非,但又不搬弄是非,更不文过饰非,而是勇于承担责任。“正派不迂腐,富贵不嫩,勤于学习思考,乐于帮友助人;调侃不失文雅,严肃不失幽默,入寒冬而不衰,出污泥而不染;兢兢业业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我哥哥解钢文章里所说的外附气质,正是在玩儿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

2005年,又一个难忘之年:说法语已经40年了。不惑之年将尽,知天命之年将至。回首往事,还是觉得外附10年的时光是生命至此最美好的时光,这到底是为什么?也许因为我那时天真烂熳不懂人间沧桑,一味沉浸在玩儿的海洋;也许是寄宿制生活没让我操心柴米油盐;也许是因为那时上无老,下无小,不必为生活奔波,用不着争名夺利,所以与世无争;也许是那个时代的正面教育,导致我憧憬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并愿意为之奋斗。或许兼而有之。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外附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制、教学方针和教学方法,有强大的、优秀的、勇于为教育事业献身的领导队伍、教师队伍和教辅人员队伍。外附的管理追求系统化,外附的教学追求完美化。课内以启发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外安排适合孩子年龄的配套活动,让我们能自由自在地学,心情舒畅地学,持之以恒地学,踌躇满志地学。外附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既提高智商又提高情商,既爱护又敲打,既教书又育人。虽然没有人以外附教学系统为专题作过博士论文,但其人才培养成功率之高,可以使世界上任何一位著名教育理论家为之惊叹!这就是外附玩儿的精神。

父母和命运让我成为外附的毕业生,我感到庆幸,感到骄傲,因为我是这一成功教育体系的受益者,也是文革时期少有的幸运儿。所以,在外附65级小三年级入学40周年大庆之际撰此拙文,以表达对母校的怀念,表达对所有直接和间接地教育、帮助、爱护和指导过我的老师、干部和职工们的感激之情。

愿外附玩儿的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