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教师的思考

 

武亚男

 2月24日

打开电脑,照例到网上浏览一番。看到一条消息,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的柜子里发现4具男性尸体。经查这4个人都是被钝器打击致死的。“又是一起凶杀案”,我心想。也难怪,这么大的一个中国,每天有这么几起刑事案件不是什么新鲜事。

 2月25日

从网上看到云南省公安厅已发出了A级通缉令,悬赏捉拿云南大学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此人是一个与死者同宿舍叫马加爵的人。“又是一个大学生犯罪的案子”。一个人能杀死4个人吗?因为什么?图财?为情?仇恨?学生之间哪有那么大的利益冲突,非要杀人不可!不可思议。

3月2日

云南大学杀人案“升级”了,昨天公安部发布了A级通缉令,通缉马加爵,并为准确提供线索的公民给予2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前些天云南省的通缉令悬赏15万元捉拿马加爵)这恐怕还是个要案。

最近除了上网浏览关于马加爵的消息外,还翻了不少报纸,想得到更多关于马加爵的信息,不为别的,只是很想知道他犯罪的动机。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下这么狠的手,连续杀害4个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据说还是平时关系不错的同学,有什么大不了的矛盾、问题不能用其他方法解决,非要剥夺他人生命不可?!这是我最疑惑,也是最不能理解的。

 3月6日

在上班的路上看到许多地方都贴了公安部的通缉令。早上一到学校,就有学生问我通缉令是怎么回事,说他家的楼道里,楼的外墙上都有,随处可见,还说看了以后挺害怕的。有的学生到处打听是怎么回事。自然,这个年龄的中学生没见过多少这样的阵势。我把我知道的有关信息跟他们讲了,学生们议论纷纷,当然也有不以为然的,更多的是事不关己,无所谓。我本想听一听学生们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巧,早读铃声响了,学生们散了。

3月16日

看到关于马加爵落网的报道,让经常给学生做心理辅导的我感到痛心,我们的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太贫乏了,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太乏力、太软弱了。

吃午饭的时候,大家一起谈论此事,许多老师都有同感。发生这样的事情与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贫乏有关,与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关,与学校对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关系密切。虽然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各学校配备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并要求进行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但这些都是在“有条件”的前提下,都是“软件”,没有一个一目了然的衡量指标,学校重视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指标。

另外,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是一个被“抽象肯定,具体忽略”的工作。对高考指挥棒下的学校、学生来说,高考升学率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学习成绩是学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一好遮百丑”,只要成绩好,其他方面都可以忽略。马加爵虽然是一个特例,但是他的犯罪行为所折射出来的教育问题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已有多起报道,一所名牌大学的大四学生,出于再简单、再幼稚不过的原因,伤害动物。据报道,该学生还获得当年免试推荐读研究生的资格,是一个好学生,这就更让人痛心了。我们的教育怎么啦?!

3月18日

今天上课讲的是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讲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拥有良好的个性和掌握交往技巧时,有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马加爵因不满同学对他的怀疑,就把同学杀了,这与良好个性有关系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让我一振。其实备课时我也想到是否用马加爵案件来说明良好个性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但是又担心提出这个问题学生不感兴趣,毕竟很多学生并不在意这些离他们的生活、学习比较远的事情,再有,他们要是对此事知之不多,还得我来介绍,这样既占用时间,效果也不一定好,想了想还是没有这么做,没想到还真有学生提出来了。

现在的中学生对社会问题还是比较关注的。这么重的学习任务居然没有挡住他们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关注的目光,特别是高中生,这让我感到欣慰。

3月20日

在网上看到《人民日报》记者单独采访马加爵的报道,马加爵的杀人动机引起我的思考。他能够在三天之内连续杀害4个人,还能够镇定地出逃感到震惊和害怕,同时也让我产生了一些疑问。

说真的,看了关于马加爵的报道心里发酸,心情也很复杂,同情、怜悯、憎恶、理解与不理解都有。

同情是因为作为一名贫困家庭的大学生,考上重点大学实属不易,所学专业不错,再有半年就该毕业了,眼看这个贫困家庭就要看到曙光,他也可以尽孝子之心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时候,出了这样的事,一切都完了。

惋惜之余我又憎恶他的残忍和自私。他杀害的是与他身世、处境相似的农家子弟,是与他为同学的老乡,是与他平时关系不错的同学,他杀了4个人,害了5个人,(加上他自己)让五个家庭遭受了巨大的不幸。

马加爵又是一个值得怜悯的人。作为一名应试教育的受害者我可怜马加爵,他在上中学期间唯一的劣迹就是不跟任何人打招呼外出看海。他误把“贵港”当作海港城市,想到那里去看海。其实贵港就是一个内陆城镇,只比马加爵的家乡略大一点和繁华一些,他怎么就连这都不知道呢!

不理解的是马加爵遇到的这些问题,诸如失败、贫穷、感觉被人嘲笑和自卑等等,先不说他的感觉是否准确,这些问题是许多农村贫困大学生遇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为什么他就采取了这么极端的手段来解决呢?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的能力就这么差吗?

 武亚男

1963年进入外附小学部西语班

现为北京二十五中心理教师

 

  

2006.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