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咖啡考

刘惠杰

 

欧洲人喝咖啡。

到了中国,他们早上一定要喝咖啡,如果没有没咖啡,便赖在饭店不出门,跟犯了毒瘾似的,一脸世界末日。都是些斯文的人,有这么严重么?不是因为别的什么么?不是,就是要喝咖啡。十几年前的中国,找咖啡不容易,四星级的漓江宾馆没有,四星级的西安宾馆也没有。中国人说了,给他把茶沏浓点儿,把糖罐拿过去,好歹凑合着喝吧,一个意思,不都是喝了提精神么?洋人听了这话,好像内急到了边缘时刻,终于听说有了厕所一阵狂喜之后得知不是厕所,难受得要撞墙。

我们说洋人毛病多,资本主义闹的,为喝一口咖啡,不顾仪表,对主人不恭,值不当。我们渴了,还不是跟老乡客气一句,到屋里舀一瓢缸里的水,咕嘟嘟地喝?我们觉得自己伟大,好养活,适者生存,自然界的英雄。

中国人终于来到了欧洲。

饭店的房间里没有茶。中国人懂事,知道这是人家的习俗,不喝茶,看着人家什么都挺强大,忍着。忍了早上,忍了上午,下午忍不住了,心里烦躁,看什么看不进去,听什么听不进去,什么人也不想见。自己也奇怪,在家里头不是个特别嗜茶的人呐。终于说了,歇个脚,找个地方弄口茶喝吧。当地人说,真要喝茶,得到酒吧里去。酒吧怎么了?赶紧闯入最近的酒吧,兴冲冲地团团坐下,要茶。茶是英国的LIPTON,不是什么讲究,但是热乎乎的,你敬我让,一阵舒服和痛快。跟办事的人交待,有茶喝为什么不早说?让我们难受这大半天?这是个重要日程,不能当细节忽略了,以后规定,每天到酒吧喝茶,记着,别不当回事儿,否则我们会很不高兴,后果会相当严重。当地人陪着笑脸。买单吧,下面还有事儿。帐单上写着两壶茶,折合人民币三百元。我们心说操,这是他妈的明抢啊!

茶之于中国人,和咖啡之于欧洲人,同等重要。

中国人,会不会有一天也会以喝茶的态度喝咖啡呢?

中国人其实最没有地域主义,尤其在享受金和时尚上面,这才几天,村头的理发馆也泰式按摩了,对面窑洞的二丫头穿裤子也露了半个屁股。中国人见了力所能及的舒服和新奇,不论来历,全盘接受。

一九九五年,北京当时,现在也是,最好的饭店为王府,中国大饭店,长城和香格里拉。在大堂坐下,要ESPRESSO,上来的是速溶咖啡。问有没有别的咖啡,回答说有CAPPUCINO。她有CAPPUCINO,放心了,我说呢,这么大的饭店,不会什么都没有。上来一个玻璃杯,里面的速溶咖啡上面浮着泡沫状的鲜奶油。几个饭店都一样。

一九九五年以前,中国除速溶咖啡以外的咖啡的营业额可以忽略不计。

咖啡行业中,包括咖啡种植,咖啡焙制,咖啡机器和咖啡零售,没有速溶咖啡的位置。

意大利不产咖啡,意大利人却是焙制咖啡、咖啡机生产和销售咖啡的世界老大。问他们速溶咖啡,他们置之不理。被追问得实在躲不过去了,说,我们做咖啡,其他人做什么,我们不知道,也不关心。

中国人如今说喝咖啡,很多时候要说到星巴克。这几年,北京的星巴克和纽约一样多了。

我对美国人有好感,“911”以后,美国本土没有发生恐怖事件,可见一个国家的管理能力和民众的齐心协力。但是美国人从根本上不擅吃喝,他们只是擅于商业形式,倔犟而且经常是有效地维护一个固定商业形式的存在和质量。一个汉堡包,不难吃,不过单调得如此单调,价格也不那么亲近百姓,居然在美食天下第一的中国行而不衰,主要说明的主要不是吃,而是给了中国人一个特别的就餐环境和新生活的感觉。

星巴克亦然。在中国的星巴克坐着的都是些什么人呢?谈恋爱的,谈生意的,谈星巴克的。不谈什么的孤独者,不论男女,肯定是衣着时尚,捧了一本特别时尚的书。他们都知道消费的价格,一般不计较消费的是什么,看书的看半天一般也不知道书的内容。

说这些,显着尖酸刻薄,人家碍着谁没有?也不是你掏钱,环境也是吃喝的一部分不是?

不过是想说,咖啡在中国的动静虽然很大,但是中国人把喝咖啡当成生活需要的还很少。

中国幅员辽阔,横竖七千公里,难道没有咖啡么?

咖啡据说最早是在红海附近的阿拉伯半岛生长,羊吃了快乐地跳舞,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公元七世纪。十七世纪,欧洲人开始饮用咖啡。荷兰人将咖啡引入印尼,法国人将咖啡引入马提尼。目前出口咖啡的国家四十多个,以巴西和哥伦比亚为最重要,占世界产量的一多半。全世界这几年咖啡年产量1亿包(60公斤装),每包90美元以上。

咖啡好像天外来物,只是在赤道以南一个狭窄的环球地带生长,世界上的经济性咖啡只有两种,一种是ARABICA,主要在拉美,印尼也有;另一种叫ROBUSTA,非洲有不少。ARABICA颗粒比较小,长在海拔1800米高的位置,以哥伦比亚“蓝山”为上品。国内看到的“蓝山咖啡”标牌俯拾即是,价格随心所欲,让人看不懂,当然不管是多么唬人的环境,几乎统统是假货。ARABICA可以单独出咖啡,味道单纯清香。ROBUSTA长在海拔900米处,不怎么香,单独出咖啡有色无味,但是油性大,和ARABICA搭配,可以增加质感,成为ESPRESSO的基本原料。

中国有咖啡。

海南中心处的兴隆原本是一个华侨农场,种植咖啡,想来是中国人从南洋带回来了的。咖啡树几米高,当地人称小粒咖啡,一棵树产一公斤。拿来看了,认定是ARABICA。喝了,味道甚好,洋溢着一种亚洲特有的细腻、轻盈和欢快。兴隆的ARABICA没有生长要求的海拔高度,但是品质不错,专家们对此不能解释,摇着头苦恼。我想不过是书上写错了,需要重写而已,先人经常错,就像我们也有过错一样。一九九五年,兴隆咖啡没有经济意义,农场厂长说可能有几十亩,收获一点儿,除了送礼,全放在农场的旅游品商店里。

中国人不喝咖啡,种植咖啡没有意义。

从农场运来的咖啡是青白色的,小石头子儿一样。焙制咖啡的炉子不能是单薄的钢铁,而要衬砖,需要热辐射参与。刚出炉的咖啡豆有瓦斯味儿,要搁置,不能马上冲制咖啡。焙好的咖啡如果没有合适包装,两周后就废了。咖啡讲究勾兑,谁跟谁在一起,谁先谁后。焙制咖啡有成套的技术。

北京原来有几个留学生,在屋里搭了个中国集体食堂用的巨型炒锅,上铁锹,炒咖啡。他们给咖啡起了很多有意思的名字,“生活作风”啦,“孤独以后”啦,刻几个章,炒好咖啡,装在牛皮口袋里,盖上章,到处送货,利润不薄,曾经红火一时。

在上海第一百货商场,一直可以找到红烧鸡块一样罐头包装的咖啡,上头赫然写着“上海咖啡厂”字样。和上海市政府的有关人员打听,知道厂子很小,咖啡的来源不明,可能是从香港转口来的。打开包装,里头是焙好的咖啡整颗粒。见到一位国民党时代留任的资深银行专家,喝这种咖啡,经常让人从上海捎一些回来。我问他怎么喝呢?他说他有一个咖啡壶,早年在香港买下的,有一个带窟窿眼的内胎,自己煮。

所谓“煮咖啡”,是中国人的文字发明,外文里不用“煮”,咖啡忌煮。如果咖啡豆不粉碎,泡在水里煮,便是双倍的不妥和遗憾。

咖啡的特性奇怪,煮的时间长了,味道糊涂不清,松弛臃肿,煮的时间短了,淡而无力,让人左右不是。为了避免长时间煮,人想了好多办法。土耳其人像泡茶一样泡,杯里三分之一咖啡,喝起来一嘴渣,在嘴里捣腾,挺麻烦。法国人进步一些,用一种玻璃罐,放咖啡,开水沏,沏上了,等一会儿,压一个筛网在罐里压到底,将渣与咖啡隔离。沏的咖啡比硬在开水里面煮好一些,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味道仍然是雾里看花,不痛快。

以后,大家渐渐明白了,又有了一些办法。比如将水煮沸,沸腾的水产生蒸汽,膨胀,在水罐上方接一根管子,将高于100℃的开水自然引到高处,往咖啡上滴。咖啡在一个漏斗里,水穿过咖啡颗粒,流下来,成咖啡。这种咖啡机器在欧美最为普遍。

意大利人是一个奇怪的民族,从打罗马的光荣以后再没有打过胜仗,铁匠墨索里尼有凶魔希特勒撑腰打希腊,让人家打得屁滚尿流,如今也过不上安稳日子,吵吵嚷嚷,几个月换一个政府。但是意大利人充满智慧,意大利的车最好,FERRARI,天下无双,德国人也得让;意大利的枪最好,BERETTA,职业杀手第一选用枪;意大利的咖啡最好,EXPRESSO和CAPPUCINO。

意大利人发明了一种咖啡壶,上下两部分容器,中间有咖啡颗粒。下面容器里的水沸腾,往上涌,奋力穿过咖啡,进入上面的容器。这样的咖啡壶就叫“意大利咖啡壶”,水温更高,水在咖啡颗粒中间滞留的时间更短。所有的意大利家庭里都有这样的咖啡壶,常见的是铸铝的,也有铸铁的,不锈钢的。欧洲的学生几乎人手一把。我有一个不锈钢把手镀金的,造型漂亮,不如铸铝的好用。

后来,意大利人用了一种微型锅炉,将水加温到110℃到130℃,而后打开阀门,用高温高压水过滤咖啡,几秒钟,咖啡伴着机器浑厚的低吟,带着它天赋的浓郁的馨香味道徐徐淌出,这便是ESPRESSO。标准的一杯容量只有一枚栗子的体积,上头浮着天然的油沫,口感微粘稠,浓香充斥口腔,经久不散。ESPRESSO是咖啡的坯子,其它所有的咖啡大牌品种都是在之上虚张声势的花活儿而已。唯有CAPPUCINO的奶沫制作有些技术,讲究奶,工具,操作和把握时间。我的公司职工面试通过以后,发去学打奶沫,一天学不会的,不予录用。以后经常考核,不及格的,请公司全体职工喝一天的咖啡,直到及格为止。

一说锅炉,感觉是高科技,挺复杂,其实没什么,瓦特的蒸气机就是锅炉,其前身是瓦特的姥姥烧开水的铁壶。

在意大利,卖咖啡的和北京夏天卖冰棍儿的一样普通。雪天的米兰,钻进灯火通明热气腾腾的咖啡馆,在声高如潮如国人的意大利人中间穿过,凑在叮叮当当的柜台跟前,要一杯烫嘴的喷香的CAPPUCINO,一饮而尽,出门的时候,人已经焕然一新。

咖啡真的不难喝。

然而,如果把马连道的茶城和星巴克放在一起比较,不知道应该怎样想法?

一九九六年,我创建如今中国最成规模的咖啡公司。形成生产能力以后,有了片刻安宁。一日,接到陌生电话,对方称是云南省安全厅某宋处长。宋处长挺客气,他建议我在云南建立咖啡生产基地,因为咖啡的生长条件和罂粟一样,农民以种植罂粟为生计,禁毒不止,如果让他们改种咖啡,岂不是根本铲除毒源了么?

云南版纳地区种植咖啡,ARABICA,品质不错,也是因为不懂加工,没有销路,产量很小,只是经济报表上面的点缀,当地人也不喝。我买过一些,但是对方包装不当,全部作废,绝了我和云南人的生意。

说咖啡有什么学问,和说蒸馒头有什么学问差不多,可以根本没什么可说的,也可以让想知道全部究竟的人老整不明白。在中国,咖啡因为时尚,也成了正经学问。我当时的几个销售经理跟着我学会了咖啡几个外国字怎么写,而今在长城饭店给高级白领讲课,媒体赶去报道,一张门票要到了千元。

   


  

200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