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外附――1964年初一入校英语班聚会

 

正月初七,我应邀去参加1964年入校初一英语班举办的迎新春聚会。这个班几乎每年都有一次由班长郭梅召集的正式聚会,今年也不例外。

路上我就想,今天说什么也得为39年前我们年级十几个女生受的窝囊气讨个公道,别人我不认识,我们班王树燕的哥哥王树平就是后脑勺冲着我也能认出来,当年往我们宿舍泼水,光头锃亮。等进了会场还真傻眼了,有顶戴花翎的,黑白两色;有前额宽广的,领袖风范;有一头乌发郁郁葱葱的,风华犹存。十四位男生是:刘克克、葛庆平、黄晓光、单国强、许跃民、孟繁裕、王树平、于子强、王子强、孙汉荣、孙志均、裘安曼、邹卫鹰、康徳里。女生仅来了三位:高挑的班长郭梅,干练而不失书卷气;当年的班花李蕾蕾,清丽柔弱,非典型白领女性;活泼的胡小芬,静下来时,十二分的贤淑。还有一位女生是1965年初一入校英语班的闺秀王宁坤,从美国回家过年,没赶上初一英的聚会,到初二英来过瘾。

 

  好不容易找到王树平,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当年那个光头淘气包,一盆盆水浇得我们个个透湿,我们冒着倾盆大雨关上了门,他们居然落了两把椅子把门上的顶窗打开用军用水壶往里灌和眼前这位一头乌发,四平八稳的某部司长实在是对不上号。

今日话题在一片喜气洋洋的祝酒声中拉开了帷幕。师哥师姐们的讨论热烈而踊跃:从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的职能到的哥的职业规范,从建社部朝令朝改到海关廉政,从计生委到进出口顺差,话题之跳跃,和他们从事的行业之林林总总不无关系。画家孙志均(右图左三)原想给大家讲讲中国现代艺术之走向,屡次张口都没得逞,只好听身边的裘安曼(右图中间)侃侃而谈,讲如何在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注册专利。十几分钟时间,问题说了个透亮。今儿就来了一个联合国的,若这班三个联合国的雇员都到场,估计得听三场讲座。

 

 

酒过三循,渐入佳境。大家情绪越来越高,话题也转向了儿时的回忆,想起了当年的同伴,谁和谁一起做过的恶作剧,言谈话语和举手投足一改方才的矜持,慢慢找回了几十年前本色少年的模样。这时的王树平让我回想起了当年的影子。在我的逼供信策略下,王树平和于子强不得不如实招来:他们不过是想把我们轰走,因为他们想占这块地盘儿。于子强还顺嘴招出了另一个无头案:我们几个不同年级女生住在一起的时候,有一天,锁被撬了;第二天,门又被拆了;第三天,灯没了。据于子强说,目的还是那一个――轰我们走。后来看我们实在是坚忍不拔,六七个女生在没门的情况下,居然住了一夜,只好作罢。那时候是乱,但和现在不是一个乱法儿。现在莫说没门没锁,没有保险门都睡不着觉。那时候,我们的灯虽没了,宿舍里还是整整齐齐的,愣是看不出他们是怎么拆的灯。和于子强一起摘门的居然是几个老初一英法的师哥:籍援朝、张泽民、章石华等。康徳里就没我们那么幸运了:陈毅送给他父亲的莱卡相机在小学楼被盗,还是战争时的战利品。陈珊珊(陈毅女儿,我校校友)听说后惋惜了半天。班长郭梅(左图左二)告诉我:虽然他们经过了特殊的年月,几十年过去,同学们珍惜的是少年时结下的同窗友谊。她发自肺腑地倡导和谐外附,希望在2009年建校50周年的沙龙聚会时,全校师生能摒弃前嫌,一起欢庆我们自己的节日。她的倡议得到在场同学的一致赞同,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于子强(左图中)和王树平的道歉还是诚恳的,还代表了其他师哥们,别管人家同意与否。

 

不同年级的女生:

 

 

 

 

2007226    王宁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