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老院长刘仲容先生

——在刘仲容先生诞生100周年纪念日上的发言

            

鲁宝元

 

今天是刘仲容先生诞生100周年纪念日,能出席民革中央为刘仲老举办的盛大纪念会,感到非常荣幸。刘仲老是一位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民主人士。他老人家为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统一,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49年,解放后刘仲老一直在北外系统担任领导工作,为北外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同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在刚才的发言中已经说过。

现在我仅作为和刘仲老有过接触过的北外普通教师、工作人员的代表说几句话,以纪念他老人家。在北外的教师、干部、工作人员中,提起刘仲老的事,可以说人人有口皆碑。

刘仲老在北外是主管行政工作的,当时在行政单位他的老部下们,都同声赞誉,刘仲老虽然是老资格的民主人士,做过大事业,见过大世面,但是对行政这样具体而微的工作没有丝毫轻视,而是身体力行,尽心尽力。现已离休的原总务负责人贾立刚同志说,刘仲老关心师生的伙食,很重视食堂的管理。为了合理安排食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刘仲老亲自到食堂体验、调查,发扬民主,和大家共同讨论,定出制度,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他重视食堂卫生,北外食堂在卫生评比中受到了海淀区的表扬。政协副主席王昆仑先生到北外参观,刘仲老特地带他到食堂视察,使食堂的工作人员们受到很大鼓舞。贾立刚同志还说到,刘仲老非常关心职工的疾苦。有一年夏天,食堂的和面机出了故障,厨师们只能手工和面。盛夏酷暑中,十分辛苦。刘仲老知道了,就把办公室的四台电扇都调到厨房,宁肯自己忍受炎热,也不让职工吃苦。这种关心群众的精神真是难能可贵。

和刘仲老有过接触过的北外的教职工,还有一个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平易近人,没有架子。不管是对干部、教师、普通职工、清洁员都是一样看待,一样关心。原院办的秘书离休干部王惠敏同志说,自己那时候年轻,没有受过系统文秘工作的训练,写字、行文不规范。

刘仲老耐心地对她说:“写字是要给别人看的,如果写得跟天书似的,别人认不出来,就没有用。写字先不要求帅,要一笔划地写,横平竖直,清清楚楚。”王惠敏同志在刘仲老启发下,开始练字。她给刘仲老抄文件,刘仲老总除了检查是不是丢字、落字,还在书写上给予指导。王惠敏同志的字后来越写越好,至今别人看了她的字都说有功底。王惠敏同志还说,刘仲老对公文的书写方法、书写格式,文件的归纳,整理等等都悉心给予指导,像带小学生一样,使她受益非浅。

说起刘仲老的平易近人,北外许多同志都有很深刻的印象。早年,为了革命,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在统战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从来不以功劳自居。原语文教研室主任林枫年老师回忆说,刘仲老晚年身体逐渐衰弱,因为自己住得近,所以常常在一起聊聊养生之道。刘仲老为人谦和、豁达。没有听他自诩过自己对党和人民的贡献。经常给刘仲老开车的离休干部王学让同志说,那时常常开车接送刘仲老参加活动,刘仲老丝毫没有大干部的派头,甚至与地位很高的客人见面也要介绍“这是我的司机王师傅。”赶上吃饭时间,总是事先安排好,决不让自己饿着肚子等他。

像我这样当时很年轻老师,是在李宗仁先生归国后,毛主席、周总理接见李宗仁先生时每次都有刘仲老在座的新闻报道中知道他老人家不平凡的经历的。后来程思远先生的女公子来北外的附属学校读书,我教他们语文,当班主任。对那段历史开始感兴趣,觉得能够直接接触到这样的历史人物很幸运。附校迁到北外后,我开始看到经常在西院散步的一对老夫妇,别人告诉我那位老先生就是刘仲老,看到老人慈善祥和的样子,不仅油然而生敬意。有一次见到老先生坐在树下休息,我才有机会和刘仲老说话。说起我教过程思远先生的女公子。老先生和蔼可亲,问起附校的学生有多少人,多少语种。我一一作答。我是教中文的,对著名的历史人物有一种崇拜心理。当时想过,如果将来如果有机会,可以采访他老人家,写写这方面的历史事件和他的传记。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因为年龄的关系,我认识刘仲老很晚,本来没有资格作为北外教师代表发言。但是由于他老人家在北外的生前友好,有些已经故去。健在的同志大都年逾古稀。受我的同事刘仲老的女公子刘蓉同志的委托,我访问了一些健在的前辈,写下他们的珍贵的回忆,以次作为刘仲老的百年诞辰纪念。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