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的回忆
——— 忆外交部、北外领导关心附校建设的两件事
李 涛
编者按:李涛同志是咱们北外附校的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在附校工作多年。这里是他的回忆点滴,原附校师生员工读了一定深感亲切。
(一) 1963年8月,学院领导为了贯彻周总理、陈毅副总理有关办外语学校
的指示和全国7年外语教学规划的要求,要把附校办成一条龙(小学、初中、高中),因此,调兵遣将,大力加强附校的领导,充实教师骨干队伍,并举行了隆重的西瓜欢送会。调马占忠同志任第一副校长,主管行政工作(校长仍由李棣华副院长兼任)。调阎鑫泉同志负责学生工作,调张沁同志任小学部主任。我也是这次调附校任专职党支部副书记负责教师工作。参加欢送会的将被派往附校的教师,我记得有张永彪(英语)、司徒双(法语)、吴瑞根、虞琦(西语)等。还有很多干部、教师是后来陆续调到附校的。参加欢送会的有全体党委成员、各系领导、党政和后勤各部门的领导同志等。党委副书记崔定员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鼓舞人心的讲话。其他有关领导也讲了话,表示全力支持办好附校。派往附校的干部、教师都表示决心服从分配,一定要为办好附校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会场呈现出一片欢乐气氛。
当时附校条件与学院比,在教学设备、参考书籍、业余进修、住房、伙食等是有不小差距的。有不少同志家在学院,要去和平门附校上班,往返骑车,困难挺大,但没有怨言,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同志们的觉悟真是高!
另外还从别的大学、中专学校毕业生中挑选了一批优秀教师,充实了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队伍。这样,一条龙的外语附校就舞动起来了,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那是外语附校的春天。
(二) 1964年夏天,学生对伙食有意见,反映到外交部。教育司司长雷阳同志到学院传达部领导的意见,要求学院领导采取措施,加强附校的伙食管理。张锡俦院长立即召集有关领导同志进行研究。参加会议的有党委副书记熊正阳、人事处长雷之礼、教务处长罗俊才,附校来参加会的是马占忠和我。当场决定调张富臻同志任附校后勤副主任,调曲星明同志任伙食管理员。会后他们雷厉风行,走马上任,说干就干。 这又一次加强了附校队伍的建设,使此后附校的后勤工作走向正规化,从而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