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附校友联谊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7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宝森(忘山)印象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刘惠杰 发表于 2008-12-27 23:36: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何宝森(忘山)印象

 

先生说话的声音几近乔榛。比几个播音员好多了。

一个德高望重的老画家,和播音员比较,有失恭敬。

我怎么老和播音员过不去呢?

第一分钟的印象罢。

忘山和大家分享了一个大型生日蛋糕。他几天前七十周岁。

我跟一旁的张莉说,时间过得快,我们小不了多少。

此前看了他的履历和几个作品照片。作品好看。

不知怎么还翻看了一本“798”画册。不大喜欢。

忘山是1979年北京星星画展的发起人之一,是中国新一代画家的急先锋。他倡导发展传统中国水墨画,用中国毛笔和生宣,投入心灵,万千变化,以为以此最能够为人类文化贡献。他鼓励比他年轻的人多有作为,因为现在的创作环境简直太好了。他觉得眼下有些作品糟透了,已经不是在“发泄”,而是在“排泄”,为了孩子,该说话的时候也要说话。他请大家细读印象派,莫奈,凡高…… 那好比“擦亮了眼睛”。他喜欢赏心悦目的画儿。

没有时间讨论,我只是想,中国可能产生让人落泪的画儿。

我更多地为忘先生的社会责任感而感动。

Rank: 8Rank: 8

2#
韩玲玲 发表于 2008-12-30 00:46:42 |只看该作者

惠杰恕我孤陋寡闻,何宝森是咱们外附人吗?

星星画展名留青史。参与的人是勇敢的。798近年从电视上也看到不少报道。一直没有机会去看看。时代宽松了,798就不显得那么勇敢了,但一定是时尚的。而时尚是很主观的事情。

韩玲玲 大愚若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3#
刘惠杰 发表于 2008-12-30 10:31:23 |只看该作者

何宝森是和外附有关系的人。

文革时,学校停课,时为中央工艺美院教师的何宝森赋闲,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教授美术。学生里头有小学生,小学生里头有外附人,这个外附人和何宝森活跃的师生关系一直延续至今。

几年前去过798。见到过应该是当地资深的画家。

时尚是人永远的文明表现形式。我不觉得有什么意思,但是觉得时髦儿的人挺可爱的。 那一年流行喇叭裤,从哪儿开始收紧,从哪儿开始放,放多大,中国的时髦儿人都成了专工裤子的裁缝。那一年流行蛤蟆镜,镜片儿上贴了个商标,眼睛让商标遮了一半,跟他(她)说话自己偏脑袋,总觉着自己的位置不合适。为什么呢?为了表示是进口货。往深里想呢,有些消沉,怎么凡是外国的都比中国好呢?仔细看呢,镜片上的洋文是“made in China”。

798的画家以前长头发多,如今有好多富人。X5,悍马,什么样儿的四驱都能看到。

有学者说,人类文明的留存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说过什么,一种是做过什么,第三种最重要,是留下了什么可以流传的艺术。

中国人写字,下笔便是“大江东去”,中国说相声的,张口便是“床前明月光”。多数洋人听着,不敢出声。

这是扯到哪儿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
林伟 发表于 2008-12-30 15:05:42 |只看该作者

忘山先生论画:

   中国画自从追求“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便把绘画纳入了文学的范畴。于是画的主题、内容成了评判绘画优劣的标准。而“书画同源”把绘画引入程式化、简单化的符号系统。绘画的视觉感染力削弱了,观者的视觉享受权被偷换了,中国画成了另一种写字。从此中国画不是用眼睛去看了,而是要用大脑去读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绘画还给眼睛

娱乐校友、娱乐大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韩玲玲 发表于 2009-1-4 02:32:51 |只看该作者

那天瞄了一眼电视上有关改革三十年的节目,提到当年蛤蟆镜片儿上贴商标的人,称他们为中国第一拨具有品牌意识的人,想想也有道理。这其实同当今耐克的小钩,破锣的小马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韩玲玲 大愚若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外附校友联谊会 ( 京ICP备5048890号 )

GMT+8, 2024-5-7 20:15 , Processed in 0.037290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