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附校友联谊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379|回复: 17

健康感悟续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穆小芒 发表于 2012-5-21 19:19:40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续”呢,因为第一个帖子里面有几个字是网络所禁的,一打开就弹出来小框说要关窗口,不管你按“同意”还是“不同意”,网络都认为是“同意”了。自动就给“白”了。只好挪挪地方。接着聊健康。

解读一哈冷道士都说的啥:其实,他就说了两件事儿。一、内功;二、外功。

     《十六字诀》是内功,《修龄要旨》外功。

     “此十六字诀是水火相济 养生法。其养生理论是中医学上的肾命水火说。肾命水火说认为,命门的相火和真水,相互依赖,保持平衡状态,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一吸便提(即提肛门),气气归脐”,就是用提肛导引之法,来补肾命火;“一提便咽”(即吞咽津液),以滋肾水,这样,肾命“水火相见”,如此导引补水配火,调补肾之阴阳,水火相济,使身体保持平衡状态。”

“用现代医学观点分析,“长生十六字诀”是一种“提肛”和“吞咽津液”相结合的健身法。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防治肛肠和泌 尿系统生理性老化,另一方面唾液中含有一种唾液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可延缓内脏器官功能的生理性衰退。“提肛”和“咽津液”巧妙配合,有利于强身长寿。”

更简单的理解和方法是,内功的修炼就是呼吸,深呼吸和浅呼吸的相互配合。


Rank: 8Rank: 8

穆小芒 发表于 2012-5-21 19:20:59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话说“三十岁以前人找病,三十岁以后病找人。”这话不假。近两、三年两肩膀轮着“五十肩”,没看医生,就是拔罐子、热敷、及活动,最后痊愈。

     “五十肩”,中医认为是“寒凝血滞”,“淤塞不通”。先是右肩,后是左肩。右肩的痊愈时间略长,约半年;左肩四个月。

     拔罐:使用的是真空罐。拔的位置是哪儿酸痛,拔那里。第一次拔完了,呈深紫色。隔两周左右,再拔。一次比一次颜色浅。

     热敷:使用暖水袋、盐袋(大粒盐,放到布包里,微波炉加热。不过要注意,微波炉加热有可能燃烧!)。平时手触摸哪里寒凉就放到那里。

     运动:转肩是必不可少的,前后转。做自由泳和仰泳的动作也很有效。再就是“壁虎爬墙”和“吊门框”。这几个招式里面,“吊门框”是最难受的。很痛。但一定要咬牙忍住,坚持做。每天至少一到两次。

     想想,很不错了。“五十肩”,60才得。可以了。还有幸没得五十肩的,平时运动多注意活动肩胛部位,省得受罪。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张秋云 发表于 2012-5-22 09:53:06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奢侈了 ,你的50肩--小毛病,疼半年自己会痊愈,这半年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们连的荒友相继得病,哦,外附高中同学,他们不吸烟不喝酒,注意运动,没有不良习惯,为什么?那么我们怎样生活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我的结论是:想干什么赶紧干,想去哪儿玩赶紧去,不知下面什么事等着你---命运。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史晓帆 发表于 2012-5-23 03:57:45 |显示全部楼层
穆小芒 发表于 2012-5-21 19:20
俗话说“三十岁以前人找病,三十岁以后病找人。”这话不假。近两、三年两肩膀轮着“五十肩”,没看医 ...

        

我现在也闹五十肩,发现阴雨天更厉害,是这个规律吗?多抡几下胳膊就会好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史晓帆 发表于 2012-5-23 03:58:37 |显示全部楼层
张秋云 发表于 2012-5-22 09:53
你奢侈了 ,你的50肩--小毛病,疼半年自己会痊愈,这半年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们连的荒友相继得病,哦,外附高 ...

这位学姐说得都是大实话,只是换个角度而已。好好珍惜今日生活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穆小芒 发表于 2012-5-23 19:44:42 |显示全部楼层
张秋云 发表于 2012-5-22 09:53
你奢侈了 ,你的50肩--小毛病,疼半年自己会痊愈,这半年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们连的荒友相继得病,哦,外附高 ...

秋云好!真心祝愿几位老哥儿能战胜顽疾。请代为致意,自离开北大荒就没再见过。
人的健康分先天和后天。所谓先天就是遗传基因,爹妈给的。后天,就是看个人在生存的过程中的具体运作状况。“人的命,天注定,算也没用。”这句话主要讲先天。
大概来说,先天和后天是50%平分。但后天的经历(包括太多内容了,不仅是生活习惯问题。有人根本不抽烟,但也得肺癌。上哪里讲理去!)可以增益先天,也可能是诋毁作用。
同学里有几位老革命的长辈,他们年轻时受得罪比我们不知道多多少,但好几位过90,奔百龄。是他们的福分,也是子女的福分。
该吃吃、该玩玩儿,没错。但要顺应自然,及自我调节,那样会玩得更开心,米西的更舒畅。
多了解些养生保健的知识总是好的。更不要说这里学问太多了,还很好玩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穆小芒 发表于 2012-5-23 19:50:35 |显示全部楼层
史晓帆 发表于 2012-5-23 03:57
我现在也闹五十肩,发现阴雨天更厉害,是这个规律吗?多抡几下胳膊就会好多了。

晓帆,没错。阴冷的天就会更疼。因为里面本身就寒凉散不出去,外界湿冷会感到更不舒服。多活动肩膀,别怕疼,坚持着,有空就抡胳膊,转肩。看电视时,可以用暖水袋热敷。主动,痊愈时间会缩短。这其实就是个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态度问题。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穆小芒 发表于 2012-5-23 20:03:05 |显示全部楼层
<SPAN p

伤寒论序

                       ——张仲景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憟,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人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惷若游魂。哀乎!趋世之人,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於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證》,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髣髴;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雪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越来越觉得我们的老祖宗厉害。他们几百上千年前就明白了的事情,我们还傻傻的一把一把吃皮鞋牌胶囊呢。把老祖宗的书多读几篇,胜过灵丹妙药。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穆小芒 发表于 2012-5-29 19:18:25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伤寒,就是凉气侵入到身体,致使体内的平衡被打破,从而出现“病”的症状。从大多数病症来讲,以体虚为多,热性体质相对要少,虚受寒凉,或热受寒凉都对身体是个冲击,但表征则有异。

     如果说从前的人受冷受寒是大自然气候的变化所致,那么今天的人很多的寒凉病却是自找的。如:

     一:夏天晚上睡觉开冷气。寒凉最厉害就是夜寒,可是为了舒服,就那么吹着,特别是现在的睡房都很小,很多冷气就是直吹在头上,或吹着身体……

     二:冰箱。冰箱对保持食物是很有用的,但大夏天的,很多人把从冰箱拿出来的东西直接就入口了。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大夏天的已经够热的了,为什么还要吃热性的姜呢。中医的道理“祛湿”。湿寒是寒气的一种,很容易滞留在关节处。年轻人不觉得,但病都是积攒下来的,跟储蓄的零存整取似的。五十肩是最具代表性的零存整取病症。夏天注意不受寒,祛湿,冬天就不易感冒着凉。

     照这么讲,哪大热天别活了。其实,冷凉的东西不是不可以用,但要用的适当。冷气,睡觉前开,让房间的温度降下来,等睡的时候,关掉。人的身体会自然做出调节。冰箱里的食品,取出来,在室温下放一会儿,散散寒气。冰淇淋,吃的时候,在嘴里多含一会儿,不要让寒气伤了肠胃……

     平时多注意些,总比又是鼻涕又是发烧的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穆小芒 发表于 2012-6-5 20:17:36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大多数病症是由“寒”、“湿”、“邪”所引起的,那么去掉这些就是治病。而在寒湿邪还没积累或生成疾病之前,以“吃”、“动”、“养”来赶走它们,就是预防和养生。

     如:夏天不吃或少吃冷饮,而去喝豆汁儿,即是散湿祛寒的良方。

     豆汁儿的原料是绿豆。《本草纲目》云:“绿豆,消肿治痘之功虽同于赤豆,而压热解毒之力过之。且益气、厚肠胃、通经脉,无久服枯人之忌。外科治痈疽,有内托护心散,极言其效。”并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入心经、胃经。

          而经发酵后的豆汁儿,消热解暑功能更强。

          老祖宗比我们明白,喝豆汁儿一定要喝开锅的,热热的。大热天的,还喝刚从锅里咕嘟咕嘟开着的舀出来的,有病啊?嘿嘿。请喝完感觉一下。

          浑身的毛孔全部张开,把身体里的湿热尽数祛走。虽然出点儿汗,可那舒服劲儿,真爽。

          有人嫌它味道不佳,病了喝中药苦不苦?皮鞋胶囊咋就一把一把地往肚子里吞涅!所以,不能以“味儿”来取舍。

       什么时候吃什么,怎么吃才是有益于健康的,先人们早就琢磨得透透的了。

          我请喝豆汁儿,怎么样?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外附校友联谊会 ( 京ICP备5048890号 )

GMT+8, 2024-4-19 10:30 , Processed in 0.04700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