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附校友联谊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42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吃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刘惠杰 发表于 2012-12-18 15:34:47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和张弛学过一次“姜撞奶”。

我以前去广州的时候太多了,完全不知道“姜撞奶”为何物。立时试了,第二次实验成功,顿时有了强烈的莫名的成就感。再反思,觉出学习的必要。尤其在吃这样的大事上,不能满足,不能偷懒,要学习,要进步。

前日,碰见一个从济宁来的人。

说起吃。

济宁人家有一种鸡蛋的吃法:鲜蛋煮熟,上手揉碎,加盐和味精和蒜末,点香油,永远吃不腻。

不难吃。鸡蛋和蒜碰一起,一下子吃不出蒜味儿。

我问这个菜叫个什么名,对方说不出来。

我问这个菜名问过至少五次了(我也不轻易问呀,我也得看好对方可能知道,比如当地的政府官员和当地的司机),没人告诉我。

后来在哪里看见一个长寿老太太,农民,百岁以上了吧,告诉说每天吃这个。


Rank: 8Rank: 8

2#
刘惠杰 发表于 2012-12-19 10:42:3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惠杰 于 2012-12-19 12:35 编辑

高尔桂太厉害。
PERFECT, OR PARFAIT,连同家什,基本上是艺术品了。要去索斯比。
我也能算个几段的厨子,但是啊,这红烧肉太干净,怎么才能得这个干净呢?皮上色太均匀,超真实。太沪上的感觉。历史上老孟和洋泾浜有神马关系?这包子的样式应该是晋南一带的风格,这个精巧,一丝不苟,非得二八的女子才能办到啊。
质疑:照片标明是2004年,历史意义大于现实意义;包子好,不全在折上,要看里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3#
刘惠杰 发表于 2012-12-22 20:02:14 |显示全部楼层

鲁西南有“蒸菜”。
一说蒸,气势好像就要宏大一些。蒸腊肉,蒸鲑鱼,扒羊肉最后也是要蒸。所以一听要“蒸菜”,我就多看了点菜的那人一眼,也不为什么,值当让我出这个头么?
其实,这“蒸菜”却是最简单不过。
捡几根用不上的芹菜梗叶,在调好的鸡蛋+面粉糊里过一下,然后上屉蒸。蒸好以后,蘸蒜醋汁,很好吃。其它蔬菜有的也能蒸,唯有这苦涩的芹菜叶,蒸出来最好吃。
论成本,到了底线,论技术,几乎是零,论历史和社会意义,论什么没什么。
日本的“天妇罗”有些雷同,东西是油炸的,不如这蒸菜有利于健康。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
刘惠杰 发表于 2012-12-25 12:41:0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惠杰 于 2012-12-25 12:42 编辑

"营养药其实和耗子药差不多"是时代的光明的声音。
北京今年涮羊肉的行情不怎么好。
有涨价的缘故,不长的时间里,价格进入倍数规则,羊肉冲锋在前。
可能也有别的原因。
不管怎么说,在北京,还得吃羊,还得涮。
可如今这市场,羊肉或者注水,或者以次充好,有弥漫性的欺骗,涮的过程经常是堵心的过程。东来顺有好肉,价格在让人紧张的的数目上奋勇提升。也成吧,好吃不是?不过要去店里去买,人家那是微冻的鲜肉。去买肉,要下大决心,路上堵车,来回一趟不知道要多少时间,人在路上,是在囧途,神经崩溃。超市有东来顺的冻羊肉片,吃起来完全不像东来顺。
恨不得自己拉一头羊来。
吃的乐趣,有时候不在吃,而在于怎么着终于得到了这口吃。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刘惠杰 发表于 2012-12-28 16:40:05 |显示全部楼层

高尔桂这种一个劲儿显摆,不吭声的态度,实在是令人不堪。
这个鱼包涵学问。
鱼眼暴凸,必是最新鲜的。鱼丸必是与蛋清合作,滑且糯且弹,其间闪现红点,不会是金华腿吧?一条一斤四两的鱼,变出十几个形态雍容的丸子,鱼形依然完整,全是厨师手上功夫。汤色非清非白,有萝卜么?青豆多了,三五枚足矣。
这个菜,挺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
刘惠杰 发表于 2012-12-30 20:15:1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惠杰 于 2012-12-31 09:30 编辑

去年在法国,不断地在时尚场合和“MACARON”遭遇。回北京参加一个什么挺高级的活动,又收到了礼品“MACARON”。时尚就是这样,就是不在意不感兴趣、原则上根本不为所动的人,到了时尚铺天盖地敲响各个角落的时候,也要随波逐流了。
法国人做小饼干一类的东西,一向不如英国人,穆社周围的洋人别的可能不成,烤个小点心可能都拿手。这一次不知道怎么闹的,让法国人占了先。
乒乓球直径,厚不过烤面包片的一块“MACARON”,放嘴里来不及嚼,就化为乌有。挺不充实。想到“MACARON”每枚售价将近10元,就觉得更不充实了。有人把“MACARON”说成是女人的胸,不知是怎么一种联想。我的想法是,化两百元,吃不饱,没有道理。这其中的荒谬和一个LV化纤包卖几万元有一比。
不过,“MACARON“好吃。成本也不高么,还染色,也不那么环保,如果卖5毛一个,就好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刘惠杰 发表于 2013-1-7 04:28:41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家有一个吃食。NA糕。

我找不到这个词儿。

我记着,继续找吧。

NA糕的做法:煮一锅水,取“山药干儿”面(白薯面),一只手抖索着往锅里方面,一只手搅动锅里的水。面见沸水就熟,要不停搅动,注意不要结成疙瘩。搅到吃力的时候,盛出来,夹一筷子雪里蕻在上面,就成了。

一年里,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吃这个。

听起来不难吃。

成天吃,就难受了。

人的主食不能甜。老是甜,还没吃呢,嘴里就酸,浑身不舒服。白薯没什么热量,吃进不少,身上没劲。

也弄不出什么花样。有辣椒,好一些,把雪里蕻换成芥菜疙瘩丝儿点香油,那肯定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春天能掺几个榆钱,可春天能有几天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刘惠杰 发表于 2013-1-7 20:47:2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惠杰 于 2013-1-7 20:47 编辑




韩教授好。多日不见。

您说的这个NA糕,在我们那个地方的人的眼里,是高级吃食。夏种,耪地,吃力的时候,才有棒子面儿吃。

新玉米碾面,蒸窝窝头,抹炸虾酱辣椒,比山药好吃,比小米好吃,比什么都好吃。大米听说过,有人家里有过,熬米汤,坐月子。白面有啊,谁家都得存上点儿,过年包饺子。平日里吃白面?不过了?

棒棒儿是硬通货。农民出门,使扁担挑上几十斤玉米豆子,到哪儿都能换成盘缠。

要是那地方的人每天有棒子面儿吃,就不会轻易出门了。有棒子面吃,坐在院子里,打着蒲扇,听人说周易奇门遁甲,幸福到了极致,还图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刘惠杰 发表于 2013-1-29 10:06:39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杂货铺是一个好地方。什么东西都有,都不要几个钱,一把铝丝编的笊篱,三毛五。炊帚分马连根的和竹的两种,竹的结实,但是使着硬,刮锅底的声音也不好听,马连根的软和,但是使不了半年就得换。现在觉着开杂货铺的比余秋雨有学问,什么都知道。

有XIANSHI锅。锅面好像一个和尚脑袋顶,生铁的,周遭有沿儿,好像法式的盘子。把棒子面和上少量白面,加水,调成糊状,发了,使碱。那时候不知道糖精不好,用一点糖精。用猪皮在锅上抹一下,?一勺糊,摊在锅上。盖盖儿,好像不用翻个儿。XIANSHI锅有一个生铁的盖,和锅成一体,厚重,严丝合缝,盖上去以后很烫。现在看来,上下都有热度,和烤箱是一个意思。

XIANSHI是一个发面厚饼,暄腾,现做现吃,好吃。

不敢老摊XIANSHI吃,一个月吃这么几次,粮食就不够吃了。

点评

黄晓敏  “论吃”是个绝好的主题,来偷学了两个菜。可这跟旅游和康体好像不是一回事啊。  发表于 2013-2-1 17:55:57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0#
刘惠杰 发表于 2013-2-2 13:50:32 |显示全部楼层

晓敏批评了。

我也是找不着地方了。不行的话,转个弯儿,跟旅游连上。

旅游不过是换一种心境。去的地方多了,地方已经不是唯一目的。当年登上鬼见愁,就是胜利,不言其他。如今跟谁一起呀,遇见什么人呀,吃什么呀…… 聚合成了旅游内容。可能是一样都不能少。我们这样的,少什么都没有关系,就是不能和不投机的人在一起。

这几年去了几次日本。

这和旅游连上了。

日本人和中国人很不同,吃到什么好吃的了,很端庄的日本女人会突然双手抱头,两臂遮脸,左右剧烈摇摆,痛苦地呼喊。

就是因为吃到好吃的了。

要是娶个日本老婆,三思而行,需要适应。

日本人吃得不错,也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单调。东京大商场的地下食品超市堪比法国很好的食品商场。

那么,我们问日本人,你们日常生活中的珍贵食物是什么?

他们说,是海参的内脏。

而且,表情语言是:您连这个都不知道么?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外附校友联谊会 ( 京ICP备5048890号 )

GMT+8, 2024-5-3 19:59 , Processed in 0.04709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