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情 师生情
周莉君
老同学刘惠杰盛情难却,只好硬着头皮写出这篇短文,去外附网站上,与老同学们谈谈心。
转眼,我们都是将近半百的人了。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尽管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有很多人又“自信人生三百年”,但我们谁能担保自己能活到七老八十?想来人的寿命长短不是这篇文章的本意。我最想对老同学们说的一句话是,世事无常,人生苦短。与其让这苦短的人生在无情冷漠、人我是非和成见偏见当中消失殆尽,不如让它每天都沐浴在同情友情、关心爱护和理解宽容的春风暖意之中。人与陌生人尚且需要如此,更何况是同窗七八年的同学呢。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诸多的不顺,甚至也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
说来很多人不相信,我在附校学习的几年当中,就不是一个很开心的女孩儿。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我患病,住进北京市儿童医院,一住就是三个月。出院后,我陡然发现缺了很多课,落下的数学课显得尤其多(历史往往与人开玩笑,我现在赖以生存的工作竟是在一家银行管理财务),加上我的病还在恢复期,感觉压力很大,很敏感,情绪低落。
我感谢华纯老师,感谢鲁宝元老师,他们关心我,鼓励我,对我的病比我的亲生父母还着急,为我的并想办法,给我找大夫,甚至亲自跑出去,到中药房给我抓药。我永远不会忘记两位老师对我的这段恩情。
几十年过去,说不上沧海桑田,我们确都有了大的变化,我甚至改了名字。更重要的是,
我再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弱女子。但是,即使今天,我有时仍会希望老同学不要用往日的眼光看我。
人心相同,将心比心。联想到附校同学的聚会交谈,网上纪念文章和书信来往等等,我相信很多同学和我有同感,包括那些已经辞别人世的老同学。我们当年都是孩子,孩子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高低贵贱和亲疏远近之分。我们珍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赞同,珍视我们之间的真诚和爱护。
外附网站的编委们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爱心的世界,一个博爱的平台。我想借这个平台向外附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说,尽管我不认识你们每一个人,但是我非常尊敬和诊视你们当中的每一个人;我想对我认识的每一个外附老同学说,我会记得你们的每一处优秀和长处,不管它是多么细小;我会记得你们做的每一件好事,不管它也许不足挂齿;我会记得你们学习上的好成绩,我会记得你们的英姿飒爽,如花似玉。让我们忘掉过去的年幼无知,永远只说别人好,多一些宽容,尤其是多一些对过去的宽容。
附校是温暖的,当年的这个集体是温暖的,今天外附这个网站也是温暖的。
周莉君
原名周丽军,1964年法语小三入学,曾在中国外交部供职,现任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北京办事处代表
编者按
周丽军说她上学的时候,是一个脆弱和郁闷的女孩儿。
我说,得,别扯了,你这名门闺秀,出落得和金陵十二钗一般,当时多数性成熟男生都偷窥你(怕被你的美丽吓着)!还有人悍然偷吃了你的苹果(只是在真的苹果上狠咬了一口,没有引申意)!多少年了,你自是爱情故事多发区,可能和这当中的哪一个要清旧账,我们见怪不怪,但是,受不了你这一套词儿。
周丽军是一个深刻的人文主义者。她的经历斑斓,体会独到,在我们的短浅和平庸之上。她跟我说,要宽容、仁爱,多说人的好话。她是一个在刀枪舌箭中自如的人,这一番敦厚的告戒,我们应该认真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