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互助、快乐健康

——外附人关爱外附人

 牛林

各位亲爱的老师们、校友们:

大家好!

我是1978年入校的小二英语的牛琳,也就是附校最小的一批学生,所以各位在座的校友都是我的师兄师姐。

离开附校有二十年了,入校时还流着鼻涕、排队吃饭还要抓着前边同学的衣摆才能不掉队的小不点,现在也都快要不惑了。而我与今天在座的各位师兄师姐,尽管入校的时间最大差距有二十年,尽管我们3300校友中还有很多人互不相识,尽管我们目前的生活状况千差万别,但是我们只要记住:无论时间或早、或晚、或长、或短,我们都曾在外语附校的校园里,经历了身体、智力、情感的发育和成长,少年嬗变至青年的人生重要一段。说际遇也好,说缘分也好,我们在人生的轨迹中,有那么一小节,是重合的。

虽然迈出了校门,各自的生活轨道犹如绽开的礼花一般各奔东西,虽然事隔多年久无联络,虽然我们所认知的那一个附校时代已经完结,但是我知道,我们其实早已被穿成一条珠链:那珍珠,就是我们在附校学习过、成长过的每一个人的内心,而那根穿结起你我的线,就是那句:我也是外语附校的!

我知道现在有些校友经过奋斗,事业有成,衣食无忧;更多的校友,则是勤勤恳恳,努力扮演好社会、单位、家庭里不同的角色,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有那么一些校友,他们的人生旅途并不一帆风顺,至今的生活状态差强人意。

我曾听说60年入校的一位校友因病住院时,他班里的同学尽管也都是鬓染白霜,却如家人一般轮流陪护,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友谊让我感动;1964年入校的一位校友,因脑瘤弥留之际,校友会送去5000元钱以缓解沉重的医疗负担,虽然这只是区区的一点心意,虽然这位校友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我想他和他的家人仍然感受到了来自附校的一丝温暖;我还亲眼看见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文革期间未能正常结束学业被迫离开校园的一些校友,也许已经下岗失业,也许他们的医药费无法报销,也许他们的子女工作无着,目前过着简单不能再简单的朴素而拮据的生活。

我知道,由于身处附校的历史时代的不同,各位师兄师姐对附校的回忆也各有不同,有甜蜜,有痛苦,有自豪,有不满,但我想,这并不妨碍我们走出校门,经历过生活的风雨坎坷后,以成熟宽厚的心态,回首几十年前的那段岁月,无论是怎样的酸甜苦辣,都无可否认:那就是我们的人生!

今天,借着一年一度的附校沙龙,这么多校友难得的大聚会,我作为附校最小一届的一名小校友,希望各位师兄师姐加入到今年所提议的“亲情互助、快乐健康――外附人关爱外附人”的主题活动中来。如果是自己需要帮助,那么请一定把我们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让我们知道;如果你是知道周围的校友需要得到帮助,也请告诉我们;但我想,更多的校友是自己愿意为其他校友提供帮助,无论是经济上的、时间精力上的、工作上的、生活上的、资讯交流上的,只要能使我们的校友生活得更好,能更好的发挥各位校友的广泛资源,更好地促进校友们之间的情谊,使校友们更真切地体会到“我们是一个大家庭”, 校友会都会非常乐意提供这个平台。

非常非常恳切地希望得到所有老师和校友们的理解和支持,愿我们外附人的友谊长存!

谢谢!

20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