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日记

 宋协民

                

2007429 星期日  晴,蓝天白云

20046月到福建出差,在工作中认识了小周和小倪,他们两位当时很快就要到西藏做援藏工作。后来他们到了西藏林芝一直与我保持联系,几次诚邀我去林芝看看。今年他们这批援藏人员工作期满了,6月份就要返回福建。4月中旬我到成都出差,了解到去年10月开通了成都至西藏林芝的航班(现在每周3班往返成都-林芝,夏季每周增加航班),引发了我去一趟林芝的想法。久闻林芝被称为西藏的江南,风光秀美,号称是西藏最适宜人居住的地方。我去过拉萨,也去过藏北的那曲地区,但是一直没机会到林芝看看,这次是个好机会,一方面领略林芝美景,另一方面看看两位小兄弟,三年前他们进藏前2个月我在福建认识他们,三年后在他们离藏前2个月再见到他们,真是很有意思的巧合。

成都到林芝的航班早上730分起飞,我早早起来赶到双流机场。据说该航线上午时间气流平稳,适宜飞行,下午的气流变化大,飞行颠簸较大。目前国内航班的各航线机票多都有不同折扣出售,但是这条航线从不打折,只国航一家飞行,1510元的机票价格不菲。

飞机几乎满座,我想要个靠窗的位子没能得到。飞机起飞半小时后可以从机窗看到连绵的雪山,蓝天阳光下的雪山晶莹瑰丽,美不胜收,所以靠窗的位子被先登录飞机的占满了。十几年前我第一次进藏,在去拉萨的飞机上靠窗坐,初次从空中看到雪山景色,深深被其壮丽美景震撼。

约一个半小时,飞机到达林芝。

在四川经常是云遮雾障的天气,太阳露面的少,到林芝一出舱门看到纯净湛蓝的天空,嗅到清冽沁人的空气。时值林芝的春天,满目青翠嫩绿,远处山顶上白雪在蓝天下宁静圣洁。乘客中多是初次到西藏的,下飞机后激动的在机坪上拍照留影。

老远看见朋友在向我招手,疾步向前,握手相拥,见到久违几年的哥儿们,激动的眼泪快下来了,他们按照藏区的礼节向我献了一条洁白的哈达。

小周和小倪两人皮肤很好,白皙泛红。我来前想象着他们可能已被高原的阳光冽风吹晒的黝黑糙红了,不料看上去依然是白皙泛红。他们笑言道,我们皮肤里有天生的防晒因子。

林芝藏语意为太阳的宝座。林芝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在西藏的海拔最低,气候温暖湿润,景色奇丽,生态环境好。峻峭的雪山、茂密的原始森林、壮观的大峡谷、美丽的巴松错湖、浓郁质朴的民族风情、神秘的宗教神话等等,使林芝成为旅游者向往的圣地。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左右,首府叫八一镇,海拔2950米(北京海拔50米,成都海拔506米,昆明1891米,西宁2295米)。林芝辖7个县,其中的墨脱县海拔最低处才500米,县城也才800米。我在林芝虽然也有气短微眩的高原反应,但比起海拔3650米的拉萨要舒服多了。记得我第一次到拉萨时,与其他人比反应算是小的,但是晚上高原反应的失眠让我痛苦不堪,翻来覆去睡不着,直至凌晨34点才能睡上一会儿。第二天出行时迷迷糊糊,无精打采。

八一镇原来只是一个兵站,后来发展成小镇就叫八一镇,现在已发展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小城,特别是新区一带,街道整齐,路灯林立,两旁的建筑物色调明朗,很像南方的小镇。全国各省市对口支援西藏,北京、江苏对口是拉萨,上海、山东对口日喀则,林芝地区是广东和福建,所以八一镇有很多广东、福建的印记,如福建广场、厦门广场、广东文化活动中心、福州大道等等。我入住的酒店叫福建大酒店(由福建人投资建设的四星级宾馆)。

从机场到八一镇有50多公里,车行近一个小时。八一镇位于尼洋河畔,尼洋河号称是林芝的母亲河,流入雅鲁藏布江,继而流向了印度。林芝地区地域有11.7万多平方公里,但是其中有4万平方公里现在被印度占控。林芝总人口16万人,还没有四川的一个县人口多。小倪援藏工作所在的朗县才1万多人。

到了福建大酒店,放下东西即去鲁朗一线去参观。林芝地区的植被好,山上林木茂密,甚至还有竹子,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真不能确信。驾驶员是个藏族小伙子,他告我叫“藏竹”,可能是他们自己起的名字。林芝的风貌与九寨沟很类似,所以可以将九寨沟比喻为是个浓缩的景区,而林芝就像一个放大了若干倍的九寨沟。林芝的景色不是集中在一地的,而是一条线,从公路走沿途处处都是景,步步都精彩。我们去鲁朗参观走的公路是川藏公路,实际是在往四川方向走(明天去巴松措走的也是川藏公路,是往拉萨方向)。鲁朗是个小镇,从八一镇过去沿途景色很好,成为一条到林芝来旅游的必看路线。

雪山、松树、蓝天、白云不断变换着车窗外的景色,像一部丰富多彩的风光大片。不时在路上看到悠闲的牛和马,据说当地老百姓一年到头都是将它们自由放养,年底才收回。我奇怪藏民们怎么能找回自家的牲口呢?这些马和牛能自己找回家吗?车走到色季拉山顶处停下来,这里的海拔有4000多米,明显感到胸闷,头有些疼。但是这儿可以最佳角度观看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7米,是世界第十五高峰。“南迦巴瓦”的藏语意为“直刺蓝天的战矛”,主峰高耸如云,终年积雪,北坡为万丈绝壁,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之一,199210月中日联合登山队登顶成功。小周告我,2005年中国地理杂志评选中国最美的山峰,南迦巴瓦峰被评为第一名,珠穆朗玛峰屈居其后,为第三名。据说因为气候的原因,并不是任何季节任何时候都可以清晰的看到南迦巴瓦峰的,所以能看到南迦巴瓦峰的人是有福气的。我们看到的南迦巴瓦峰,秀丽险峻,青黛巍峨。旁边还有一座它的兄弟峰,叫加拉白垒峰,7000多米高。两座世界级的高峰尽收眼底,我满足此行不虚走。

在路边人工搭的一个观景平台处车又停下来,下面是一片河谷,藏族民居散落在谷地上,挺拔秀美的松树像藏族小伙子展示着雄健的壮美,绿色的谷地田野像藏族姑娘展露出高原的柔美。天空静蓝,阳光慵懒,春风轻抚,此情此景无人不会被沉迷陶醉。我眼前就像一幅油画,其实油画永远不能再现其高洁和超然。小周说,这是被称为瑞士风光的地方。我去过瑞士,确实很美,但是那有这般的脱俗和神圣的境界。我内心哀叹,国人有时把自己的美景比喻成外国的什么地方,殊不知我们的美景是唯一的,国外的景色根本不能相比。西藏圣地风光的独特,净化心灵的感觉是我去任何地方都不曾有的。

时间约1点半多,车到鲁朗小镇,我们在此午餐,吃罢方知这一餐的美味是我一生中最好的午餐之一。早上起的早,没怎么吃东西,又跑了大半天了,肚中已是饥肠辘辘了。在路上小倪告我中午请我吃当地极有特色的石锅鸡(小镇不大,尽是石锅鸡餐馆)。我们就餐的餐馆叫“鲁朗石锅王”,小店不大,店内干干净净,老板是四川人。在西藏,四川、重庆人很多,餐馆几乎都是川菜,对于喜爱川菜的我来说很合口味。我特意走进厨房看看,锅碗瓢盆柴米油盐肉禽菜蛋一切井井有条,地净窗亮,卫生条件让人很放心。餐厅里我们餐桌上石锅鸡散发着诱人的浓香,从我们离开八一镇小周就打电话让店家开始慢火煨炖了,三个多小时的功夫可想而知。石锅是用林芝墨脱县的一种石头制作的,呈黑色,直径40公分左右,据说石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身体大为有益。石锅长年使用,受美味鸡汤经久滋润,锅身不用时也有独特的香味。炖的鸡是当地的土鸡,汤中还加入了林芝产的手掌参、贝母、天麻……我估计任何人听这么一介绍,没有不咽口水的。锅中的汤是奶白色的,我们每人盛满一碗,默默细品,鲜滋美味给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无以言表。连汤带肉,每人吃了2碗,而我连干了4碗,还有2碗米饭,夹带着店家送的泡菜。我肯定的说,不管是不是我当时太饿了,这顿午餐太难忘了。

用餐后快3点了,我们往回走。

距八一镇5公里处,参观了柏树王园林。柏树王属柏科类西藏特有树种,园林内都多棵上千年树龄的柏树,其中最大的一棵树龄为2600年,树高57米,胸径5.8米,被誉为中国柏科之最。按着当地人的风俗,我顺时针绕树而行,并把出机场时朋友送我的哈达系在柏树旁的围栏上(上面已经系满了哈达),祈求幸福平安。

快到八一镇时,看到尼洋河畔矗立着一座民族特色浓郁的塔楼,小周告这是他们福建第四批援藏工作队(20042007年)建的,叫尼洋阁,是林芝的标志性建筑,由福建省建筑设计院设计,200610月建成。整个建筑透着藏文化的风格,但我觉得顶部有蒙古族的风格,小周说是的,蒙藏民族由于宗教相近,文化互相影响,所以有的地方相似一致并不奇怪。尼洋阁高36米,外五层内六层,称为明五暗六,可能是与藏文化有关吧。这时有5点多了,红阳斜照,背后有蓝天和雪山的映衬,空旷大地上的尼洋阁显得大气凝重,通体金灿。今后尼洋阁可以作为陈列馆和展厅,游人们会赞叹尼洋阁的精致华丽和雄伟华贵。小周他们送给林芝一份精美的珍贵礼物,林芝历史上会记着他们。

回到福建大酒店休息。6点半晚餐,在酒店餐厅。

福建的这批援藏工作队共有43名人员,今年6月就要期满回去了,福建省委组织部来考察了这批干部,个个表现很好,当地党政机关给与了很高的评价。晚餐是他们的施队长请客,他原是福建莆田的一个县委书记,到林芝在地区任地委副书记,为人热情豪爽,他叫了包括小周、小倪在内的11个人晚餐作陪。席上还有4个客人是上午与我同机到达林芝的福建朋友,他们都是施队长的同事和老友。施队长说你宋大哥来看两个小兄弟我们很高兴,这种情感让我们很感动。

我知道,在西藏、内蒙和新疆地区有席间饮酒放歌的习俗,杯过三巡之后,酒酣心热,优美的歌声阵阵唱来,主兴客爽,餐宴推致最高意境。但是在内地没有这个习惯,主客多是没完没了的恳谈,有的地区划划拳助兴,有一、两个全醉或半醉则热闹无比。我以为施队长会请几个歌手来助兴,或请几个服务员来献歌几首,这里会唱歌的人很多。不料他说,今天都是自己人,我们要自己唱,唱给自己人听。全体援藏人员站成一排,高唱了一首《闪亮的酒杯》,然后他们二、三人组合分别为客人各唱了一首歌,有《康巴汉子》、《溜溜的康定溜溜的城》、《酒歌》等,给我唱了一首《白塔》,说这是唱给最尊贵的朋友的歌。虽然他们嗓音并不优美,但是唱的高亢投入,情真意切。在西藏生活工作了三年,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有了很多藏族民风的大方质朴和直爽开朗,歌声韵味十足,听者为之感动。我也喜欢唱歌,记得在三年前,在福建与小周和小倪吃饭时唱过一首留恋家乡朋友离别的蒙古族歌曲《草原在哪里》。可能他们那时快要离开家乡去西藏了,我真诚的歌唱触动了他们的情感,两人听后泪流面满,不能自己。在林芝的晚餐上小周和小倪希望我再唱一首,我端起酒杯说,一定要唱首歌献给远离家乡和亲人,在西藏做出奉献和牺牲的福建第四批援藏工作队的朋友们,我唱了蒙古族歌曲《回家》,特地献给小周和小周两位小兄弟一首藏族歌曲《深情的弟弟》,歌罢无声,大家举杯一饮而尽,我感动了,他们也感动了。

对参加援藏工作的同志我是由衷的敬佩他们,因为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这一步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和想法,能在西藏工作三年很不容易。到过西藏的人肯定会同意和理解我的说法。所以我对牺牲在援藏工作期间的山东老乡孔繁森是无比崇敬。我钦佩曾在西藏阿里地区部队工作多年的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她是我同门师姐,亦是我的山东老乡,而且我们是一个县的,她的那些关于在阿里生活工作的小说、散文读来回肠荡气,感人至深)。我认识的陕西省一位朋友小刘也是这批援藏人员,他们在阿里地区工作,在阿里的三年不知他身体如何了。小周他们援藏队中有个姓薛的小伙子,福建平潭人,还不到三十岁,黑红圆圆的脸上总挂着阳光的笑容,是从福建教育厅来援藏的干部。来藏之前结了婚,婚后不久离开亲爱的妻子和甜蜜的家庭来到西藏林芝。期间爱人来探亲,怀孕了。他不知是不是该要这个孩子,因为担心高原反应回带来胎儿发育的不利。经咨询多位专家后决定要下这个孩子。孩子生之前他和爱人商量,男孩就叫藏生,女孩就叫怀芝。现在怀芝已经两岁多了,非常可爱。他期待着援藏工作结束后回家好好亲亲宝贝女儿和辛苦的妻子,补偿做父亲和丈夫的歉疚。我听着小薛谈起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心里衷心祝福他,祝福他全家,祝福援藏工作的每位同志。

 

2007430 星期一  晴,下午多云

西藏和新疆一样,与内地有时差,上午9点吃早饭。昨晚施队长交代小周,早餐不要在酒店吃,让他拉我到福建公寓去吃他们工作队的早餐,比酒店的好吃,也让我体会一下他们的生活。

小周不到9点就在大厅等我,他亲自驾车拉我去公寓。福建公寓是福建援藏的项目之一,小区内均是三、四层的小楼,楼内按×室×厅的格局布置,援藏工作队住在里面,另外还住着林芝党政机关的干部(当地部分干部退休后回内地安置生活,所以在藏工作期间住在公寓里)。福建援藏工作队的早餐实惠营养,还有福建风味,如虾皮咸菜、稀饭油条等。他们每天在不同单位工作,但每天吃饭时聚在一起,我想他们在一起吃饭时会有家乡的感觉,减少离家的寂寞感。

今天去参观巴松措。汽车沿尼洋河前行,路两边绿树成荫,树冠浓密,我们就像走在绿色廊道里,如果看照片很难看出是在西藏。我两次请车停下,去感受和拍摄尼洋河原生态的美景。小周他们在车里等我,经常看到这样的美景他们已不觉新鲜了。尼洋河现在是枯水期,河床的鹅卵石袒露在阳光下天成一景。河道里水不大,但是依然比较湍急,水清甘凉。宁静的河谷除了偶尔的鸟鸣就是潺潺流水声,我一人站在尼洋河里,呼吸着清纯的空气,心境超然而净化,就像昨天喝石锅鸡汤一样,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人生的美好。

巴松措到了,巴松措又名错高湖(湖边的一个村子叫错高村),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湖面海拔3538米,面积37.5平方公里。巴松措距八一镇200多公里,我们乘车约2个多小时。巴松措与西藏的纳木措、羊卓雍湖(这两个湖我都去过)一样是著名的高原湖泊,不同的是巴松措被青山环绕,别有一番秀丽。巴松措也是藏传佛教的圣湖之一,每年的藏历元月十五和四月十五有两次较大的转湖活动(藏民的一种祈祷宗教活动)。湖中的鱼自由自在的游着,我们从藏民那儿买了糌粑鱼食投入湖中,一群群的鱼拥集而来,平静的水面泛起一片水花,很是好看。按当地风俗,圣湖里的鱼是不能吃的,所以巴松措的鱼可以安定自由的生活。我看到清澈的湖底有三个长方形的小沙包,下面好像压着张纸。藏族朋友告我,沙包里面是米,下面压着的是印有经文的经幡。藏民将其丢下圣湖,也是祈求安康幸福的。在西藏处处可以感觉到藏族群众发自内心的宗教虔诚,如经常看到的一条条绳子上系满一串串印有经文的彩带,随风飘动,他们认为风吹动经文就是在念经,佛的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又如在湖边和路边会常看到许多用小块石头垒起的石堆,叫玛尼堆,我不知它的确切含义,但肯定是与藏传佛教有关。在湖心岛参观措宗寺时(一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寺庙),看到进去的藏族群众在每个佛像前表情虔诚,口中念着什么,双手合十礼拜,然后把人民币放入佛像前的箱内。我可以看出他们做完后得到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安宁。

巴松措真是美极了,寂水如镜,碧绿至蓝,静谧而神圣。望着巍巍的雪山和连天湖水,心静而净,升华至尚。站在湖边上我不想多说话,静静的感受那种神秘而圣洁的力量。经常看到媒体谈到人一生中必看的书若干、必听的音乐若干等等。我认为,林芝是人生中必到的地方之一,巴松措是人生中必看的湖之一。

去巴松措就餐一定要吃巴河鱼。巴松措里的鱼是不能吃的,但是巴松措的水与下游的巴河相通,一些鱼随水而下,人们在河里捕捞食用,形成了当地的风味特色佳肴。去巴松措必经巴河镇,街边的餐馆都挂着鱼肴的招牌。雪域高原天净水净鱼也净,巴河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绝无我们在内地吃河鱼的那种土腥味。午餐的店主也是四川来的,烹鱼少不了川辣味,吃的我满口飘香,大呼过瘾。

返回八一镇的时候,天空云卷蔽日,蓝天不见了,我庆幸上午晴朗的天气下拍了大量精美照片。

晚餐在“南迦巴瓦饭店”就餐,这也是福建省援建的项目之一,现在由一个个体老板承包经营。

晚上去一家藏族演艺吧看看。演艺吧不收门票,主要收入来自客人消费的酒水。还没进去,在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的藏族歌曲《慈祥的母亲》的歌声,这是我很熟悉和喜欢的歌,原唱是著名藏族歌手亚东,他唱的非常感人。我以为是放的亚东的碟子,因为声音很似亚东,进去一看是一位藏族小伙子在台上深情高歌,唱的真棒。后来又有几位男女歌手轮番演唱,载歌载舞。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几个歌手唱的都很不错,嗓子好,音色美,表演自信大方,很有感染力。我知道在西藏、在内蒙会唱歌的人很多,唱的好的也多,有时到很基层的地方都会听到很棒的歌声,很享受。

明天就要回成都了(买了往返机票),在林芝一天半多的时间过的很充实,小周告诉我林芝主要的地方都看到了。当然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去看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那需要一些时间,走的远一些。我这次已经挺满足了,其它下次再看吧。从4月中旬出差已半个多月了,明天是五一节,该回去了。

白天在外面跑一天,手机没有开,晚上回到酒店,打开手机,几十个祝贺节日短信涌进来。远在西藏看到朋友们的短信,很感高兴和亲切。

 

200751 星期二 

回成都的飞机上午10点起飞,我们815分离开酒店去机场。

由于时差的关系,林芝的8点多实际相当内地的7点多。晨阳柔和的金晖铺洒大地,空气透明而清新,山上的树和地里的青稞呈现出青翠欲滴的嫩绿,山谷间一层淡淡的晨雾给群山披上了轻纱。看到林芝的晨景就像听到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中的“晨曲”一样感人。公路沿着雅鲁藏布江蜿蜒(实际机场就是修在雅江边上),我请司机在一处停下,拍下一组雅江之晨的照片,雅江水宁静清澈,远山似浓淡水墨,其实所看到的情景是再好的相机和再高超的摄影技术也难以再现的。

路上的车都是去机场送或接人的,从成都来的飞机到后即返回,所以机场就热闹那么一会儿。今天小倪有4个福建朋友利用假期来西藏玩,小周原来也有4个朋友要从福建来,因其中2位患感冒,不宜进藏而取消了。小倪把我送走后接着就接待下一批客人,并且在林芝参观完后还要陪去拉萨,客人从拉萨回内地。在林芝参观的路线内容与我的完全相同(只是看完巴松措后继续前行去拉萨,不是返回八一镇)。小周和小倪他们跟个导游似的,这样的路线不知走过多少次,非常辛苦。他们说,陪的是朋友所以很高兴不觉辛苦,马上就要回去了,以后就没机会了。我知道他们确实高兴,但是也确实辛苦。

要进安检口了,他们给我献了2条哈达。要分手了,朋友情深依依不舍,我真想拥抱他们,可能是不习惯吧。我们的手握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眼底又有些湿润了。感谢他们这两天陪我,这次在离家千里之外的欢聚在我们的一生中永世难忘。

从成都来的飞机准时到达,机坪上又是兴奋激动的游客们在忙着照相,开始了他们愉快新奇的旅程。每周三天林芝机场都有同样的情景,热烈而真诚。我祝福所有到林芝来的人愉快,并且相信他们一定会愉快。

从林芝返回成都的飞机上只坐了一半乘客,因为多数来程游客到西藏的路线是第一站林芝,下一站去拉萨,从拉萨返程。这样一来从林芝回成都的飞机乘客就少多了。

我要向没有去过西藏而想去的朋友推荐这个旅游路线:从成都乘飞机去林芝,从林芝乘汽车去拉萨,到拉萨后除参观拉萨的名胜外如有时间可乘汽车去日喀则和那曲等地游览,最后回到拉萨,从拉萨乘火车回内地。林芝没有机场前,去林芝要从拉萨去再回到拉萨,单程要67个小时,来回路途就要近两天。有了林芝机场后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从内地海拔几十或几百米处一下子到了拉萨海拔3650处会很不适应,高原反应比较大。林芝海拔2950米,游人适应并过渡一下,到拉萨那边就好多了。

回成都的人少,我容易的要到了靠窗的位子。虽然以前看到过机窗外的雪山景色,但再次看仍然看不够,惊其壮美,叹其神工。最让人兴奋的是飞机在巴松措上飞过,我看到新月形的湖面像一块绿宝石在皑皑的山峰间,又一次领略到巴松错的绝美。

雪山渐渐在视线里消失了,飞机驶离了林芝,但是我对林芝的印象已经不是听到和想象的了,西藏最美丽的地方已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又:回来后把一些照片发给朋友看,一个朋友看到我在飞机上拍摄的雪山照片后告我一惊人发现:照片呈现出一外星人在行走的模样。我一看果然。

200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