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奥运》梁宝元
  2008/11/28 14:16:11  梁宝元  点击:957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奥运已经曲终人散,一切都被收入我们美好的记忆中。

虽然没像麦子那样有幸亲临鸟巢,但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赛事转播,也让我同样享受了一把奥运带给我们的那一份份愉快和振奋。三十多年前的我们当中,有多少人知道奥运会,又有谁曾经想过,哪怕只是一闪念,在北京,我们的家门口,举办奥运会?2001713那天,我在深圳出差。下午有个香港朋友给我打电话,让我去广州跟他一起边喝啤酒边看申奥直播。我当时就拒绝了,跟他说没戏,而且我在房间里有意没看电视,早早上床睡觉。没想到,第二天醒来,居然成了!拿下了!但我对没看申奥直播不是特别地后悔,因为喜出望外的感觉也很舒服。早晨去深圳机场的沿路上,已经有打出了很多庆贺得横幅和标语,我心里那种北京人真正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外附的时候,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没有人不喜欢谈论体育。刘俍,库子等看的书多,说起当年的体育名人如数家珍。奥运会是不是第一次听他们说得我记不清了,但有个新兴力量运动会肯定是听他们说的,而且模模糊糊知道奥运会那时不带中国玩儿,但咱们曾经参加过新兴力量运动会,因为是苏联老大哥搞的。平时大家聚在一起没少神侃,经常听到的故事就是大清国的那年那年,中国参加了什么什么比赛,裁判喊“各就各位”,人家外国人双手扶地,而咱们的选手却举双手作接旨状。发令枪一响,人家都跑了,咱这边儿还是那个姿势不动,直到有人把一卷圣旨放在他手中,他这才像离弦之箭,居然在瞬间超过所有老外。这个故事不像是出自刘俍或库子,应该出自李海清,他模仿接圣旨的样子,我到现在还能想象得出来。还有就是中国与老外比赛篮球,球到手里,咱们的人就把球藏入长袖中,在老外东张西望找球的时候,咱们的球早就进了。吹牛当然也是一种童趣,别说,当年我还真有点儿信以为真。有一点是可以肯定,那就是大家虽然人小,但心里面都分望着有朝一日中国真正成为世界第一。那时候大家最爱看的报纸是《体育报》,哪怕是过期的,也会传阅。再有就是每天中午12点一刻收听中央电台的体育节目,《运动员进行曲》一响,大家各个都直愣起耳朵。那年代很多世界体育组织都不带咱玩儿,尽管如此,只要有谁拿了不管是什么冠军,广播里总不会忘了提摘掉“东亚病夫”帽子这事儿。

看奥运赛事转播,总让我联想起当年咱们的全校运动会,一年两次,分春季运动会和秋季运动会。在和平门时我们没搞过运动会,第一次开运动会应该是在外院操场,因为刚搬过来的时候咱们的大操场还是菜地一片。那前儿(记得这是老五的口头语)老牛还没退役,麦子也没出穗儿呢。搬椅子的搬椅子,扛桌子的扛桌子,会场上也是彩旗飞舞,锣鼓喧天,好不热闹。“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口号响彻开幕式的上空。咱班最有把握的项目就是李景群的手榴弹,二毛长跑也还行。短跑还得说队长厉害,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咱么的四程100第二棒和第三棒是谁。第一棒包子,最后一棒队长。关键是二弟说的三百米跑道怎么跑四百米。所以我还是质疑跑道的长度。

奥运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然而当年的外附运动会也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美好的童年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