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出我心底温馨的记忆》袁桂云
  2009/7/22 10:43:56  袁桂云  点击:1032

亲爱的母校,50年前我是您的学生,如今已经两鬓如霜。怀着无限深情,我把心底温馨的记忆献出,以祝贺您50周年的华诞。

                

幸运的59

1959年秋,我国外交部提出“外语要从娃娃抓起”,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就这样成立了。我真幸运,成了首届263名学生中的一个。当时附中设五个语种六个班:英、俄、法、德、西。我在高中(3)班学习法语。我的同学小的15岁,大的也不过17岁,都满脸稚气,心中充满了好奇与梦想。

我们走进北京外国语学院西大门,被这所高等学府的气派深深吸引住了:漂亮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图书馆;常青的松柏、高大的白桦、别致的花坛,氛围是何等的优雅而大气! 西面不远就是颐和园和香山,在校园里就望得见秀美的西山。各种肤色的外国专家和留学生的身影随处可见,虽然语言不通,目光与微笑却那么友善……我怦然心动,在这神奇的地方,我将实现自己的梦想。

多少年过去了,作为幸运的59级学生,我的自豪感一直藏在的心灵深处。后来每当“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的字样出现在眼前时,我还会眼睛一亮,情绪立刻高涨起来,

 

难忘的老师

50年过去了,我还记得许多教过我们的老师。1959年与我们同时走进附中的大门的老师有:北外留校的法语老师袁机先,当年25岁,四川师范刚刚毕业的几何老师邱惠芳,当年22岁,;化学老师贾宝良(78年死于唐山地震);生物老师郭发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杨劲,当年39岁;数学老师夏宝焘;总务老师伊熹;校领导崔启瑶、万秀英……

杨劲老师极爱较真儿,为了一个量词,一绺线的“绺”的字,竟然让半班的人罚了站,因为谁也说不清这一绺到底是多少根。为了一个男生拿了食堂一根葱决不放过,开班会狠狠批评了他。那时候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定量,我们还要完成很重的学业,并定期参加农业劳动。记得在四季青人民公社劳动时,一次深翻土地,快到中午了,大家又累又饿。德语班的王连第想起了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他就说:“那只烤得焦黄的背上插着刀子的烤鹅,此时此刻飞到咱们这儿该多好啊!”原本是句幽默的话,却受到班主任杨老师的严厉批评。

其实班主任杨老师是好人,在我们的寄宿制生活中,像家长一样呵护我们,衣食住行都为我们操心。如今老师已不在人世了,但我依然怀念他。

 

同桌Mireille ( 米兰伊)

我们班来了个法国小姑娘,她的名字叫Mireille(米兰伊),那年她十六岁,金发碧眼,皮肤白皙,高鼻子,深眼窝,是个美丽的法国少女。我幸运地与她同桌。

米兰伊活泼可爱,很快就与大家混熟了,我们都喜欢她。最有趣的是我们之间的聊天只能是法语夹杂着汉语,加手势、加动作,甚至加画才能完成。

讲法语她能听懂,因为老师教得标准,可她讲汉语拐弯加跑调,我们常常听不懂。一件事说完,大家莫名其妙,累得满头大汗。一天我用法语问她:“星期天到哪里去了?” 她用法语回答我:“上街,去王府井,买lanterne(灯笼)。” 我不知什么是lanterne 就问:“quoi?”她不会说,就在纸上画了个灯笼。但是,画得不像。我以为是蒜,做个难闻的手势。她说:“Non.”她又在纸上画了个老太太,指了指,说是给她的礼物。我恍然大悟,原来是她买了一个大红灯笼给她祖母做寿。这点事绕了多大的圈啊!

米兰伊住在友谊宾馆,那么好的条件她不享受,愣是喜欢和我们一起吃食堂。她不会拿筷子,吃面条时,把面条卷在筷子上,弄得像吃根棍子似的,满脸都是酱。吃窝头时,有个同学捉弄她,让她把窝头的尖儿朝下,大头朝上,窝头眼儿里放满了菜,她一扫平日的斯文,大口地吃起来,憨态逗得大家捧腹大笑,最可笑的是她也跟着大家傻笑。

还有一次,我们到“四季青公社”劳动,她也要求一起去,校方考虑到政治影响,没有批准。第二天,我们正在地里挠秧苗,突然看见米兰伊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我们惊喜地问她怎么找到的,她连比带划地说:“是一点点地找来的。”真让人感动。她二话不说,蹲下就干,可她穿了一条牛仔裤(那时我们没见过牛仔裤),裤子太瘦,她蹲不下,竞一下子趴在地上干了起来。

多年后,听说她在北京大学学习中文,还曾多次来附中打听大家的消息。有一天,她在校园中徘徊,刚巧碰上了杨劲老师。她说:“我怀念吃窝头的年代的人。他们真实。”那个年代,大家都不富裕,却很真诚。

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我听到“同桌的你”这首歌,就想起我的同桌米兰伊。米兰伊,你在哪里?我们好想你!

2009520日

 

 袁桂云

    59级高一(3)法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