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买卖在法国》史晓帆
  2010/3/10 14:56:32  史晓帆  点击:938

 

最近,在法国艺术品市场上,起码有两件大事引发人们的特殊关注,一是拿破仑镶金配剑的拍卖,二是卢浮宫斥巨资收购十七世纪法国画家普桑的杰作《逃往埃及》。这一买一卖虽大相径庭,却有一个共同点:都涉及到在法国被称为“国宝”(Tresor national)的国家级文物。

人们不禁要问:法国人为什么敢卖国宝?作为文化艺术大国,法国又是如何保护其珍贵历史文物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拍卖界人士和政府文物管理部门的官员。

法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拍卖额排世界第三,拍卖数量稳居世界首位。

拿破仑镶金配剑的拍卖的确令世界收藏界刮目相看,这不仅因为480万欧元的成交价创下兵器拍卖和拿破仑遗物拍卖两项世界记录,还因该宝剑于1978年被列为法国历史文物,是法国的国宝级文物。

谈起配剑的拍卖,法国欧斯纳拍卖行老板欧斯纳先生难掩心中的得意:“在法国,拍卖国宝级文物可谓凤毛麟角,大约十年能赶上一次吧。”

在法国何为国宝级文物(国宝)? 文化部博物馆局的官员告诉记者,法国有关法律将三类文物视为国宝级文物,一是所有公共收藏品,无论其价值如何;二是根据1913年法律评定出的珍贵历史文物(目前大约12万件)及根据1979年法律评定的珍贵私人档案(目前有47件);三是受到国家颁布出口禁令的文物。由此可见,法国国宝级文物的涵盖面是十分广泛的。

众所周知,各国收藏家都对法国艺术品虎视眈眈,据说法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外国买家就占了一半以上。据了解,法国法律无论对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参与艺术品交易都没有设置限制,从普通文物到国宝,无论谁想购买,法律和金钱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如果您购买了珍贵文物,想将其携带出法国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据法国文化部的官员介绍,法国政府从1993年起对珍贵文物实行出境管制。按照法律规定,国宝级文物禁止随便出国境,即使被拍卖,也必须停留在法国境内。国宝如需临时出国参加展览,须经法国文化部的特批。即使对国宝进行修复和清洗,也不得随心所欲,也须报政府批准。以刚刚被拍卖的拿破仑配剑为例,欧斯纳先生介绍说,该佩剑本属于拿破仑家族的私人遗产,1978年被定为历史文物,就成了国宝。长期以来,拿破仑的后代们如何对其进行分配一直举棋不定,后决定拍卖,最终被家族内一位定居瑞士的女性亲戚买下。但由于配剑是法国国宝,即使倾巨资“夺宝”,该女士也无权擅自将其带回瑞士家中,而必须答应将其保存在法国的一所固定居所内。

除国宝外,其他珍贵文物出法国也可能受到管制。根据规定,50年至100年的文物出境需申请一种有效期为20年的“护照”,到期后还要重新申请,之所以这样规定,因为法国文物专家认为对近代文物的研究尚不成熟,所以要为今后有必要时将其招回法国留有余地。而对于100年以上的文物的出境,则须申请一种永久性“护照”。在以金额为标准的管制方面,根据有关规定,在法国购得五万欧元以上的可移动性文物(例如家具)和十五万欧元以上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品,如果携带出法国,必须申请“出境证书”。

买卖双方最担心的是遭遇政府的出口禁令。政府每年最多颁发十多个出口禁令。一旦颁发出口禁令,文物就被视为国宝,政府有权在三十个月内寻找资金,并按照专家确定的价格进行收购,如果所有者拒绝政府收购,政府将有权无限制地延长出口禁令。谈起出口禁令,从事拍卖行业三十年的欧斯纳先生深有感触,他说,一件拍卖品,一旦遭受出境禁令,其价值至少要下跌百分之五十。他透露,前不久,一家亚洲背景的基金会在公开拍卖会上购得一亚洲文物,法国政府发布了出境禁令。所以,这一被亚洲人购得的亚洲文物只好停留在法国境内。

另一把防止珍贵文物流失的“利剑”是“优先购买权”。这可以追溯到1921年的立法,按照规定,拍卖会上落槌价格敲定后,如国家博物馆认为一件艺术品应归其所有,即可遵循文化部的指令,以同等落槌价的价格,行使优先购买权。欧斯纳先生透露,在拿破仑佩剑拍卖会上,就有国家博物馆参加竟投, 报出了300万欧元的价格,而最后的落锤价为480万欧元,大大高出了专家估价,落锤价公布后,国家没有行使优先购买权。

2005年2月,政府对曾属于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一件长方形箱子发出出境禁令,并在拍卖会上国家对其行驶了优先购买权,为凡尔塞博物馆争取到一件无比珍贵的馆藏品。这是政府部门为使珍贵文物保存在法国境内而行使出境管制加优先购买权“双仞剑”的典型例子。

除了采取防止文物流失的措施外,法国政府还为丰富公共博物馆收藏积极致力于珍贵文物的收购工作。

对普桑的巨作《逃往埃及》的收购是一个典型例子。该画创作于1657-1658年间,曾经长期失踪,确定其下落后,法国政府于2004年将其定为“国宝”,并与私人收藏家展开收购谈判,最终双方商定收购价为一千七百万欧元。之后,由卢浮宫和里昂美术馆牵头,开展了一场历时两年的筹款活动,得到包括法国煤气公司,道达尔石油等近二十个法国公司的支持,最终筹得巨资,《逃往埃及》已于上个月正式移交,使卢浮宫拥有的普桑作品上升至三十九幅。目前法国各博物馆中的普桑作品馆藏一共五十多幅,卢浮宫向来以拥有最大普桑馆藏而骄傲,而过去二百年间,该博物馆成功收购的普桑作品仅也有四幅。

法国文化部长阿巴娜尔女士认为这一收购充分显示出法国社会各方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而有关专家称“这是法国前所未有一次为艺术品收购所开展的筹资活动。”

据专家介绍,法国企业有着赞助文化艺术事业的悠久传统。2002年底,为了鼓励对收购国宝级文物的赞助,政府出台了关于税收优惠的立法,规定企业赞助公共部门收购国宝级文物,其相当于赞助额百分之九十的企业收入可享受减税,减税额最高为百分之五十。还规定,如果企业为自己收购一件国家级文物,只要同意将该国宝放在国家博物馆内展览十年,在此期间不予再出售,其相当于收购文物金额百分之四十的收入也可获得减税。该法律实施以来,法国企业已对十几件国宝的收购提供赞助,受益者包括卢浮宫、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罗丹博物馆、凡尔赛博物馆等。仅收购《逃往埃及》一项,就获得企业赞助一千四百多万欧元。

20038月,法国又通过一项法律,将减税优惠扩大到企业对海外收购珍贵文物的赞助,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赞助公共博物馆海外收购的积极性。目前已有卢浮宫、亚洲艺术博物馆、亚非拉艺术博物馆、中世纪博物馆及多家地方博物馆在海外收购中从企业赞助中受益。

另据介绍,法国还大力开展追索以非法手段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的有关国际公约,建立起一整套追索非法流失到海外的珍贵文物的机制。欧盟内部也于1993年就建立了在成员国内部追索非法流失文物的法律。

有关文物专家指出,作为文物大国的民众,法国人有极强的文物意识,对于具有重大历史、艺术和考古价值的文化遗产更是如此。尽管他们对于市场机制下文物的流通抱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但对于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总是怀有一种传统的戒心。所以,文物保护永远是政府一张重要的民意牌。(完)

                                    20078